政务服务进步了,别的行业也别落下

2019-11-26 10:00:26

笔者的护照有效期快到了,上周终于抽出半天空闲,去了单位附近的北京市海淀区政务服务中心换新。知道现在政务服务效率很高,但没想到这么高:取号、复印证件、拍照、办理——全程下来,只用了五分钟。办完手续后工作人员问:“您还有别的业务要办吗?”我想了想,港澳通行证好像过期了,要不也换一下吧。但是我没带旧证,工作人员说没关系。又问我要不要再办个签注,我说可以,她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给我办好了手续。两张受理单上有两个二维码,扫一下付钱,7个工作日后就可以取件了。

十年前在同一个大厅换发护照,情形可不是这样的,那回足足等了一个半小时才叫上号。而这一回,甚至连表格都不用填,只要刷一下身份证,所有信息都自动生成。走出政务服务中心,笔者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感慨,为政务服务的高效点赞。

这下引来很多朋友的共鸣。一个朋友说,她去办税,遇到的工作人员很热情;另一个朋友说,驾照过期一年了,因为怕麻烦,一直都没去处理,后来只花了五分钟就办好,白白纠结了那么久;还有朋友说,也是办护照,办完后连停车费都不用交(15分钟内免费)。更多朋友则是拿国内的政务服务与国外相比,觉得很多欧美国家的办事效率远远不及中国政府。

刷一下身份证就能办好多种业务,十年间,政务服务的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提升,更有政府工作作风的改进,这一点,我们不必吝惜赞美之辞。政务服务效率的提升,跟政府的开放共享精神是分不开的。比如现在去杭州市人民政府网站“在线办事”,我们会被接入一个叫“浙江政务服务网”的主页,也就是说,政务服务已经跳出了区县、地市格局,在省级平台上实现了数据共享和服务一体化。而“浙江政务服务网”又是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一部分,据央视财经频道报道,下一步,全国一体化的政务服务系统很快就能实现全国通办、一网通办,行政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如今,政务服务的“官腔”没了,在服务型道路上一路飞奔。而相比之下,别的一些行业倒有点“相形见绌”了。举两个例子,笔者去银行存钱,因为存的是整数数额,常常会被窗口工作人员要求该去ATM机上存,因为这是“领导要求”,要不就在整数基础上多存1元,这样才可以在窗口办理。真不知道银行这样的“规定”从何而来,目的又是什么。去快餐店吃饭,服务员说,柜台只受理现金支付,如果要用手机支付,则必须通过手机或自助服务机点单。笔者理解快餐店发展线上业务的出发点,但柜台前明明没有人排队,几分钟就能完成的操作,却一定要用机器去完成,这样的“自助服务”也未免太教条了。再比如,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是好事,但最近多个地方却曝出了“不装ETC将无法享受节假日免费通行政策”的误读,不禁让人想象银行与相关企业和部门之间有着怎样的利益关联。

由此可见,技术进步,带来的并不一定都是方便。如果管理者的理念还是老一套,那么新技术只会带来新壁垒。只有真正抱着开放共享的思路,不忘“新技术”的初心,时代才能真正进步。在这一点上,有些行业真的应该向政府部门好好学一学了。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专栏作家 徐昕 编辑:郑海云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