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平台必须守住诚信这根底线
针对梨视频日前曝光线下人员诸多违规现象,“水滴筹”作出回应,称这些行为严重违反水滴公司价值观、准则及相关规定,线下服务团队即刻起全面暂停服务,予以彻查。
梨视频显示,“水滴筹”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线下人员,他们常自称“志愿者”,以“扫楼”方式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他们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督;他们模板化撰写求助故事,每单最高提成150元,采用末位淘汰,水滴公司则依靠线下形成的场景和流量来销售保险。
有关众筹平台对募捐信息审核、善款流向监管不严的报道,已非个案了。从几年前的深圳作家罗尔“卖文救女”曝出有房有车深陷“诈捐门”,到半个多月前全国首例因网络个人大病求助诉讼判决,被告全额返还筹款15万余元筹款及利息,类似案例无不说明,有必要补足监管漏洞。而这一次,再度暴露出平台公司人员自身操作失范行为,涉及求助信息的源头采集,伤害程度显然远甚于前者。
网络慈善尚处于起步阶段,相较传统公益慈善方式,“网络+”慈善,指尖滑动间,极大释放社会公众善愿,也让“人皆可善、人皆能善、人皆愿善”成为可能。事实上,众多网络众筹平台一经推出,即受到社会公众普遍欢迎,本身说明这种公益方式的低门槛、普适性。一直以来,传统公益慈善组织,助力于社会贫弱群体,但也屡屡曝出运转不透明、门槛较高、监管机制失灵等弊端,“郭美美事件”更是一度让其蒙尘,教训何其惨痛,尤须牢牢谨记。
诚信的分量,比整个世界还要重。就网络众筹平台而言,流量是支撑其运转的基础,公益和慈善,则是它的社会属性。一方面,以网络众筹方式,带动社会公众投入其间,奉献一己之力;另一方面,流量的增长,让平台良性运转成为可能,从而承载更多爱心和力量。这两者互为依托,良性互动,并不矛盾。但是,如果一旦离开公众信任,一切就归了零。平台公司必须明白,无论怎样的商业运作,慈善本身绝不能做成一门生意。尤其就现阶段而言,网络呵护出来的公众信任基础还十分脆弱,容不得丝毫闪失,任何竭泽而渔、杀鸡取卵行为,对于爱心的打击,都有可能是毁灭式的,也势必影响到行业整体健康发展。行胜于言,现在,水滴公司已经作出表态,下一步,就有必要拿出更具说服力行动来回应公众关切。以牢牢的主体责任,坚守住诚信这根底线,方能扛得起社会公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