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应追求更高层次

2019-12-03 09:11:50

近日,南开大学前校长龚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主张,如果杰出校友向母校的捐款够多,那么他们的子女应该被破格录取。龚校长此话一出,引来不少质疑,有人就说,原以为通过高考可以拼过富二代,照龚校长这意思,高考也拼不过富二代。

不能不说,龚校长的主张被某些媒体给“截屏”化了,从而对受众造成了误导。找来龚校长接受采访的完整视频,就会发现该视频长达近一个小时,转换成文字的话得有15000字以上。

看完完整的访谈,就不会轻易对龚校长的主张上纲上线了。访谈中,龚校长提到了中国每年有近1000万考生,70%都有学上,但另一方面,中国大学的教育质量却是堪忧的,一流大学的比例是很低的。怎么把大学教育质量提上去?怎么建设更多世界一流的大学?资金的投入是一大关键。中国的大学,绝大多数都是靠吃财政饭的,而国家的财政终究有限,从而限制了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那么要突破这一瓶颈,就只有对现行体制进行改革,让学校走向社会,至少要让高校在筹措办学资金方面走向社会,然后借助社会的力量走向一流。在这个访谈中龚校长还提到了杭州的西湖大学,西湖大学就不是公立的,认为这将为中国高等教育闯出一条新路。

只要捐款多就能“破格录取”,会让人想起潘石屹夫妇2014年对哈佛的捐款,当时就被人质疑是在为儿子“买门票”,而今年暑假过后,他们的儿子也果然入读了哈佛。其实对于这样的“买门票”,正确的态度不是“羡慕嫉妒恨”,而是理性思考一下,他们是否真的伤害了“教育公平”——潘石屹夫妇捐赠的1500万美元将用于对中国留美学生的救助,让更多来自贫困家庭的中国优秀学生也能上得起美国的名校。众所周知,美国的名校学费都是很贵的,然而贫困生依然能上得起名校,就因为学校可以提供丰厚的奖学金;奖学金从哪里来?从富人那里来。为什么美国汇集了那么多世界一流的大学?两个字:“有钱。”开放而灵活的体制,让民间资金大量涌入高等教育,从而让大学可以拥有一流的教育设施、吸引一流的教授与一流的学生,并有能力对科学研究进行巨大的投入。“大学之大,不在有大楼,而在大师。”而现实地看,大学不单要有“大师”,也要有“大楼”,而不管是“大师”还是“大楼”,都需要以财力作为后盾——这一点,曾作为南开大学校长的龚克先生,应该更有体会。

教育公平,不应简单地与“机会公平”画等号,也绝非简单地让所有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过程的公平当然重要,但结果的公平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让更多的人上得起大学并享受更高质量的大学教育,相对于“机会平等”式的教育公平,是更高层次。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翟春阳 编辑:王洁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