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安全关是对治理水平的考验
能不能把好安全关,直接考验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岁末年终,各地各部门要将安全生产、社会平安作为重中之重,要举一反三,吸取事故教训,严格落实安全责任。
许村之殇,痛彻人心。截至目前,发生在海宁许村的“12·3”事故已经造成9人死亡,但已知的失联人员已经全部找到,救治和善后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年关将近,事故敲响的警钟,刺耳而响亮。坚守安全生产的红线底线,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才能为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安全生产无小事。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责任重大。任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原因、有征兆的,“海恩法则”在这次事故中再次得到印证。
事故也给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当头棒喝。印染属于危险因素较多的行业,本应加强安全监管力度,现在却连基本的安全防线都没守住。基层党组织和政府担负着“促一方发展、保一方稳定”的政治责任,安全生产的管理监督职责就担在肩上、把在手上,对一些风险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决不能听之任之。让安全生产从理念化为行动,离不开强有力的执法监督,离不开责任的层层压实,离不开守土尽责的自我鞭策。
“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提升全社会安全整体水平,才能实现发展为了人民。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发展的任务在增加、节奏在加快,各类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多,涉及安全的环节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全社会共同树立起安全观念,齐抓共管,编织一张最牢靠的安全防护网,托举起高质量发展的征程。
能不能把好安全关,直接考验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一家企业的过错和事故,最终不仅危害本企业,还导致周边企业及人民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当前,整个社会处于相互牵连的复杂系统之中,一个螺丝发生松动,威胁的是全盘的安危。浙江的中小企业数量巨大,还存在多少忽视安全问题的企业责任主体,还有多少对安全置若罔闻的案例,必须要逐个“过筛子”。作为治理者,立足这种系统性,拧紧每一个松动的“螺丝”,才能让整个系统更好运转。
岁末年终,各地各部门要将安全生产、社会平安作为重中之重。全省各地要举一反三,吸取事故教训,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全面开展隐患治理工作,系统展开地毯式排查,防止“摁下葫芦浮起瓢”,答好安全这张考卷,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安全感重新还给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