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和社会脉动

2019-12-09 08:43:16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日前发布“2019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我和我的祖国”“金色十年”“学习强国”“中美经贸磋商”“最美奋斗者”“硬核”“垃圾分类”“先行示范区”“基层减负年”“我太南了”等入选。此前,《咬文嚼字》编辑部也发布了2019年十大流行语,“区块链”“硬核”“996”“我太难/南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等在列。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流行语反映社会文化生活流变。以年度为单位,由小切口触摸社会机理、公众表情,感受时代脉动,“流行语”无疑是个绝佳窗口。

一众“流行语”,如果粗略分类,一类当然侧重于宏大叙事,在这方面,“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因为词汇筛选更多来自各大主流媒体,也因此稍显“硬核”。从中不仅看出,举凡内政外交、公共政策制订,往往迅速渗透到社会治理各个层面,从而快速影响公众生活,进入大众话语体系。此外,有关社会治理和技术层面的创新之举,往往预示新趋势新变化,总能成为话语热词。像近几年的“打虎拍蝇”“供给侧”“互联网+”,以及今年的“文明互鉴”“区块链”等,莫不属于这类范畴。

另一类,则偏重于个体表达。这类词汇,借由网络公众鲜活创造,反映公众百姓滚烫生活,得以快速传播。像近年来的“杠精”“佛系”“洪荒之力”“油腻”“蓝瘦、香菇”“小目标”“你懂的”“我反正信了”等,有吐槽,有自嘲,有戏谑,也不乏对某种社会现象反讽,让人会心一笑。当然,要说的是,无论宏大叙事,还是个体表达,两者之间并非总是泾渭分明,比如,今年的“我和我的祖国”一词,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老歌新唱,熟悉旋律再度流传,激起几多家国情感与记忆。

以流行语来观照时代,其实是要善于捕捉普遍的公众情绪。像今年的“我太南”了,就共同入选了上述两个版本的“流行语”。“我太南了”无疑是谐音“我太难了”,“南”据说取自麻将里的南风,不无诙谐之意。一句“我太南了”不胫而走,既有对生活之不易吐嘈,也满含“明天更美好”之期待。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小到一个夜班,一次孩子接送;大到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老百姓的生活,没有一件事是不重要的。当然了,现实之中“难”和“易”总是相对的。就社会治理和公共决策来说,坚持以民为本,为群众百姓办好实事、解好难题,就要善于从这种“太南了”的吐槽之中,找准社会关切,捕捉舆情变化,听到民情民意。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流行语的快速推陈出新,本身也透出时代加速发展特征。当然,就当下时代的共同语境而言,无论怎样的宏观叙事或个体表达,如果以一句网络流行语来作结,那恐怕还得是“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涂建敏 编辑:王洁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