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反的是“主义” 而非“形式”

2019-12-12 09:16:20

12月6日凌晨,中国铁路北京局天津电务段两名正在上线施工的职工被0G383次高铁列车撞轧身亡,原因是该车间一名干部用微信群发送“推迟上线作业时间”的命令,却“没有确认作业班组回复命令”,导致了命令漏传。此一事件再次将无所不在的“微信群”置于舆论的漩涡,不少人认为,“微信群”泛滥助长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微信群”泛滥现象必须正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更须坚决反对。然而对于上述两名工人被撞身亡事件,还是需要一番审思明辨的工夫——假设这位干部不是通过微信群,而是依照规定通过内部系统传达指令,但同样“没有确认作业班组回复命令”,灾难是不是依然有可能发生?很明显,导致这场灾难的主因是有关人员玩忽职守,而不是因为使用了“微信群”。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可能不易说清,先有“形式主义”还是先有“微信群”则一目了然。“微信群”只是一个信息沟通工具,好比一把斧子,被用来劈柴还是用来伤人,关键在使用者。什么是“形式主义”?简单说就是“形式”至上,以“形式”之虚荣掩“实干”之苍白。“形式”与“形式主义”是两个概念,任何事物、任何行为都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来体现,而“形式主义”反而没有“形式”,它仿佛一个游魂,可以附体在任何“形式”之上。所谓“真理往前一步就是谬误”,当人们试图通过遏制某一种“形式”来抵抗“形式主义”的时候,事实上已不自觉陷入了“形式主义”,道理很简单,这样的反对“形式主义”的“形式”,看起来很坚决并且立竿见影,但对“形式主义”毫发无伤。

某位领导,通过微信群向基层干部布置写材料、写总结,把满屏的“收到”当成大功告成。那么换一个场景,一个没有“微信群”的场景,你作为这位领导下属的基层干部,难道会免于写材料、写总结的焦头烂额?“微信群”24小时在线与手机24小时不关机又究竟有多少区别?领导走出办公室、走向基层了,但依然只知道听干部汇报而离群众远远的,这该怪不到“微信群”身上了吧?一些地方为遏制文山会海而限制会议的数量,态度可谓坚决,但实话讲,被减下来的会议也有可能是求真务实的会议,保留下来的会议可能依然是“形式主义”的会议。

说一千道一万,反对形式主义,要反的是“主义”而非“形式”;克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要反的是“形式主义”而非“微信群”。要说什么才是克制“形式主义”的法宝,那就是“请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在人民群众的火眼金睛面前,任何巧妙伪装的“形式主义”都将无所遁形。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翟春阳 编辑:王洁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