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伸向个人信息的黑手
近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第一批)”通报,QQ、小米金融、36氪等41款APP因为存在“私自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私自共享给第三方、不给权限不让用、频繁索取权限、过度索取权限、账号注销难”等问题遭通报。
事实上,工信部于上月初召开的开展信息通信领域APP(移动应用)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会上,即给出了整治阶段。其后,上述41款APP在自查自纠和监督检查两个阶段已被督促整改,也就是说,它们的问题性质已属屡教不改。
根据工信部罗列的这41款APP存在的具体问题,可以笼统地概括为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信息权利的侵犯。随着时代的进步,公民个人信息应当受到保护,已成全社会共识。具体而言,只有个人可以自由选择公开多少事关自己的敏感信息,公开给谁,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其他人可以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任何未经个人同意的使用都是非法的。某种程度上,我们应视个人信息为一种财产权利,而且和其他财产一样,可以选择如何使用它,以及是否从中获利。基于此,切实保护公民信息权利,对于增加个人福祉和构建良序社会,都必不可少。
然而,在这份名单中,我们非常遗憾地看到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赫然在列。记得去年腾讯因游戏业务饱受监管和舆论的双重压力,其“科技向善”愿景被昭告天下。我们看到腾讯的确朝着这个方向做了一些工作,但似乎并未将“科技向善”内化成一种自觉。从工信部的公告来看,QQ阅读私自收集个人信息并私自共享给第三方,严重侵犯用户隐私权利,同时,QQ和QQ阅读还存在强制推送、账号注销难、不给权限不让用等问题。
以QQ为典型的这41款APP所存在的问题,系由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结果。当然,科技本身是中性的,不存在好与坏,它也不会停下发展的脚步。随着科技侵入我们的生活愈深,由我们一举一动形成的数据被广泛采集和储存,并因之产生巨大的商业利益,也因此对我们的信息权利愈加构成威胁。在此,对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议题:如何斩断伸向个人信息的黑手,特别是制度性地规制腾讯这样的大企业,规范其运用科技时回归到一种不侵犯用户信息权利、与公共利益兼容的价值选择。
毫无疑问,要斩断伸向个人信息的黑手,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集社会、政府、立法与司法之合力,方能真正落到实处。工信部今日的点名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民众对自身信息权利正在遭受侵犯得到了警醒。对于被点名的这些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更是一种鞭策,使它们真正朝着“科技向善”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