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打冠军见证浙商拼搏精神
日前,国家工信部、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公布入选第4批以及通过复核的第1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浙江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28项,累计达102项,居全国第一,可谓夺得了冠军中的冠军。
可别小看这个冠军,实在不好拿。你必须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同时生产技术或工艺达到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才能冠之以单项冠军的称号。能在榜单上露脸,对企业和地方政府来说,荣誉难得。浙江诸多企业不仅拿到单打冠军称号,入选数量也“夺冠”,殊为不易。
解读这个“冠中冠”榜单,不难找到浙江制造的中国位置,管窥到浙江企业的奋斗轨迹。国家层面实施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提升专项行动4年来,先后遴选了4批共256家示范企业和161项冠军产品。浙江、山东、江苏、广东名列前茅。不难看出,单项冠军地域分布与地方制造业发展水平基本一致。而浙江企业在名单中不仅占比持续增大、总量屡居榜首,杭州和宁波企业的出众表现,还让浙江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双子星”现象。这是与浙江制造地位相匹配的结果,令人欣慰。
这个冠军榜单同样折射了浙江经济的内在气质。那就是,民营经济之强令人赞叹。浙江夺冠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据了大多数。而空气分离领域、物流机器人领域、工业万能胶领域、钎焊材料领域等,更是普通人闻所未闻,蕴藏着浙商数十年如一日的深耕。它们虽然大隐于市,却孜孜以求行业第一,牢牢占据着本地、国内甚至是全球市场,诠释着创新时代的“制造匠心”。
单打冠军的收获与政府引导关系密切。无形之手之外有形之手不可缺。单项冠军的评选,其目的在于引导和支持企业专注于细分产品领域的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而浙江早在2016年就颁布了培育隐形冠军、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相关文件,建立了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库。政策背后,正是浙江这些年直面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尴尬,通过把创新驱动摆在制造业发展的全局核心位置,紧紧抓住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会窗口”。
同时,“最多跑一次”改革、“三服务”活动等一系列改革和服务举措,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也功不可没。可见,单项冠军的产生,既要靠企业自己争气,也离不开好的政策来鼓气。
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征程中,还会涌现更多单项冠军。弘扬“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突破关键重点领域,我们必能进一步做大做强浙江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