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反腐大片的“猛料”
“扔也扔不掉,喝也喝不了,送也送不完,倒也倒不尽,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是一个妻子的感叹,当时她看到丈夫弯着腰在卫生间里倾倒名酒。她丈夫是个贪官,名叫王晓光,落马前是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他成了我国监察法出台后首名被查的中管干部。
王晓光往下水道倾倒的,是一批价格最贵的茅台年份酒。他如此“暴殄天物”,是收受的茅台酒实在太多了,那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纪检监察机关在他家中发现有一间房子堆满了茅台酒,数量竟达4000多瓶!当然,王晓光的贪腐,可不仅仅是拥有那么多茅台酒,他采取隐蔽手段以权谋私,将账户挂在亲戚朋友名下,向企业“借款”入市,盈利达1.6亿元……
这些“猛料”,来自央视反腐大片《国家监察》,1月12日和13日,先后已播出第一集《擘画蓝图》和第二集《全面监督》。第一集里,还有一个贪官和茅台酒关系更直接,他就是袁仁国,茅台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袁仁国靠“批酒”谋取巨额私利,仅是他老婆孩子违规经营茅台酒就获利2.3亿余元。大批经销商大搞利益输送,有个经销商送给袁仁国一个定制的5公斤金鼎,上面刻了一句诗,原本应为“酒冠黔人国”,为了讨好他,就特地刻成“酒冠黔仁国”。
茅台酒是稀缺资源,权力也是稀缺资源;越稀缺,越能够从中谋利。大权独揽,缺乏制约和监督,那必定是绝对权力绝对导致腐败。
在第二集《全面监督》里,有个“亮相”的落马高官叫赖小民,他是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他在北京有一处房屋,专门用来存放受贿的现金,多达两个多亿。他还给这处房子取了个“暗语”,管它叫“超市”。除了现金,他还收受大量房产、名车、名表、黄金、字画。停在车库里的宾利车、奔驰车、阿尔法车等等,一水儿都是百万豪车。权力变现、权力来钱,原来是那么容易,最不容易的倒成了如何把贪腐来的堆积如山的巨款用出去。
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但是公权力大到无边、失去制衡,必然就会走向谋私利,把权力当作追求自我享受的筹码。反腐防腐,就是要解决“绝对权力”的问题,要有效地制约公权力。若说“反腐败”并不容易,那么“防腐败”则更为困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反腐防腐的关键所在。“不敢腐”主要是反腐、严惩带来的;“不能腐”则有赖于制约权力的制度设计;“不想腐”与个人的党性觉悟密切相关。
“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兰考历史上出了一个有名的清官张伯行,他历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为谢绝各方馈赠,专门写了一篇《却赠檄文》,其中有云:“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很显然,这仅仅是个人的“不想腐”,是自我的道德约束,但单凭“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自我约束”并非外部制度环境的优化建设。
三千繁华,弹指刹那。一个领导,在职位变高的路途上,公众期待你一定要变好,而不是变差、变烂、变腐、变败。“不能腐”是重中之重,需要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连袁仁国都说:“要从制度上铲除腐败的土壤。”反腐防腐,最终要落在制衡权力的最优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