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9个集服务、生活、自治、养老、托幼为一体的‘社区美好生活共同体’”——这是在今年杭州市滨江区两会上,票决产生的十项民生实事中的一项。
“社区美好生活共同体”的理念值得推广。尤其是养老,还真是很需要“美好生活共同体”。在杭州,大部分老人都是居家养老;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需要社区的“小阵地”。“社区美好共同体”需要实体空间平台,更需要共同、共通、共享的软件载体,为养老服务的“时间银行”,就是一个正在试行的好东西。 去年末,滨江区民政局与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签署了“时间银行”合作备忘录,“公益时”可存入“时间银行”,用于兑换未来的养老服务。老人对互助养老有很大需求,通过“时间银行”,老人们就能结成互助共同体。阿里巴巴还发布了国内首个《公益时评定准则》,用以衡量志愿服务时长和公益行为价值。按照该标准,1小时线下志愿服务=1公益时,1次无偿献血(200ml)=4公益时,在蚂蚁森林单独种下1棵树=1公益时…… 只存时间、不存钱的“时间银行”,最早的倡导者是美国人埃德加·卡恩,萌发于上世纪80年代初。埃德加是耶鲁大学的法学博士,是一个充满公益精神的知识分子。“时间银行”就是参与者将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去,当自己年纪大了遭遇困难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大陆总人口已突破14亿;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接近3亿,届时空巢老人将超过2亿。“时间银行”依托于社区,重点服务对象就是老人。中青年或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同时把服务的时间存进去,自己高龄了之后可以兑换服务。这样就鼓励年轻人去帮助有需要的老年人,为自己的未来存储时间。这就是“年轻存时间,高龄取服务”。 我国台湾推动“时间银行”的时间相当早,第一个投入的组织是弘道老人福利基金会,自1995年起在台湾全岛各乡镇推广,鼓励民众加入其志工站,一起服务老人,并为自己储存时间。还有做得比较好的是瑞士的“时间银行”,它由政府发起,由联邦社会保险局受任,以圣家仑市的时间银行基金会为依托,自2012年起开办至今。“时间银行”表明:公益双向互助,具有内生动力。 当今“时间银行”的构建,不能流于形式,不能搞形象工程,而需要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电子化、存取方便的良好运营模式。要做到存取方便,就要解决通存通兑的难题。过去,“时间银行”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通存通兑。如今的区块链,具有让价值流转的特点,说不定可解决这个问题;蚂蚁金服区块链工程师吴方曾说,应用区块链技术,可确保“时间”的存储和兑换公开透明,防止丢失或者被篡改,将被永久记录在链,还可以跨机构、跨区域通兑;南京建邺区已成为全国首个把“时间银行”搬上区块链的地区;上海也有大学教授在社区试验“时间银行”,引入区块链技术,为助老服务赋能。 与时间为友,为养老纾困。齐心办好“时间银行”,助力构建具有杭州特色的“社区美好生活共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