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基层的牺牲者

2020-03-10 09:01:35

截至3月8日,全国已有53位城乡社区工作者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因公殉职,其中大部分是党员,占92.5%,即49人。每个数字后面,都是活生生的生命。

3月9日,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朱和平,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享年66岁。此前,该院眼科医生李文亮、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医师江学庆、眼科主任医师梅仲明,已先后殉职。

春来花相似,逝者永不归。无论是医生,还是社区工作者,都是抗疫的基层战士。同处基层的,还有多名警察也在抗疫中牺牲。他们都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抗疫的长城,致敬!

基层社区的防疫抗疫工作特别不容易。因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下面不仅要层层向上负责,而且还要处处向百姓负责。社区工作者处于战疫第一线,距离居民是“最后一米”。尤其在武汉,社区一度成为风暴中心,那种艰难辛苦可想而知。

武汉如今致力于创建“无疫情社区”——社区“细胞”健康了,肌体才有健康的基础。这些社区要做到无疫情,得尽早动员、严密防控;不可搞形式主义,不能弄虚作假,因为假的迟早会露馅;居民日常不出社区,买药买菜都由社区代购或由商家提供团购……社区工作量之大、压力之重,没有做过基层工作的人,是难以想象的。

在杭州,因突发心梗在2月18日不幸因公殉职的韦长春,是江干区信访局四级调研员,他主动请缨,从1月28日开始“下沉”到丁兰街道建塘苑、赵家苑两个社区,战疫已整整一个月。韦长春自己快退休了,却走楼入户,奔波在疫情一线。他爱人是丁兰街道勤丰社区楼道长,也是一名志愿者,为居家医学观察点人员买菜购物;他儿子是采荷街道常青苑社区的副主任,也一直投身于防控第一线,就连父亲去世当晚还在值夜班,没能见父亲最后一面……他们全家都战斗在社区。正是这样一个个“防守者”,守护着辖区一个个抗疫“堡垒”。

在基层社区,除了牺牲生命,更多的是牺牲时间、牺牲体力、牺牲精力、牺牲亲情,为防疫日值夜守。还有不少基层小区,是物管人员和保安为主承担小区疫情防控,工作量比平常大太多,多少人一直在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坚守。

社区基层的防控工作,最需要求真务实、唯实唯先、细致到位。“开会在云上,工作须落地”,防疫要“做细”而不是“做戏”,来不得半点虚的;因为虚的假的东西,“零距离”接触的社区老百姓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他们喊一嗓子“假的,假的”就会戳穿。在基层要把防控工作做真做实做到位,着实不容易。所以社区工作者得说真话、办实事,就像“真”字那样,上头是个“直”字,下头像人的两条腿,得立住。

牺牲生命的社区工作者,是广大基层社区工作者的典范,我们不希望再有人牺牲;所以一定要保障社区工作者能及时得到休整,该休息时及时安排轮休,该减压时及时安排心理减压,让关心呵护他人的人得到应有的关心与呵护。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本报首席评论员 徐迅雷 编辑:王洁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