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八八战略”为统领 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
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一战略部署深得“八八战略”的思想精髓,充分体现了浙江勇立潮头的责任担当,明确了浙江继续走在前列必须谋划好的新篇章,清晰地描绘了浙江下一步干在实处的路线图。
“八八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省域层面的探索创新和生动实践,不仅是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也是推进省域治理创新的大战略。新世纪之初浙江面临的挑战,增长方式的转型、体制改革的攻坚、开放水平的提高、社会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矛盾的凸显,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以及思想观念的多样性,特别是人民群众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的提升等等,都对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特别是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省域治理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浙江先发展起来后遇到的治理格局、治理方式创新的内在要求,构成了“八八战略”重要的历史背景,构成了“八八战略”着力探索的重大课题。
“八八战略”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省域治理创新的理念、思路和战略。“八八战略”直面现实挑战,着眼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全力破解制约浙江长期发展的重大体制问题,为我们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树立了勇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典范;“八八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准则;“八八战略”聚焦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统筹兼顾、辩证施治,更是为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原则。我省要争当省域治理现代化排头兵,成为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就必须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深刻领会和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担当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努力在破解影响省域治理的重大体制问题上率先取得突破,不断提高省域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坚持创新导向,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勇气、锐气,推进省域治理体制创新走在前列
在谋划“八八战略”的过程中,习近平同志深刻地总结了浙江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明确指出,“改革开放始终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浙江改革开放二十多年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前进的改革创新之路,就是一段‘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的历程”。为此,“八八战略”把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首要战略。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开辟“之江新语”专栏,前后发表短论232篇,“之江新语”署名“哲欣”,寓意正是“浙江创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的重要著作《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以“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为副标题,同样充分说明改革创新是贯穿“八八战略”的核心理念。
浙江长期走在体制改革的前沿,在“八八战略”引领下,浙江的改革开放更是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是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三个地”的担当不断增强勇立潮头的改革担当意识,始终将改革创新作为贯穿省域治理现代化进程的主线。要围绕进一步理顺政府、市场、社会关系,在体制的痛点、难点上下功夫,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社会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探索形成党总揽全局,政府、市场、社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合作治理格局。要对标最优营商环境,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个领域的改革,形成体制改革的倒逼机制和联动效应,将我省相对合理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真正转化为制度优势。要切实尊重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像以往千方百计调动人民群众的创业积极性一样,鼓励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治理创新实践,支持地方和基层政府创造性开展工作,形成治理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局面。
坚持问题导向,遇山开路、遇水搭桥,补齐省域治理体系的短板
“八八战略”之所以成为引领浙江科学发展的总纲,源自对世纪之初浙江面临的种种“成长中的烦恼”的清醒认识和积极回应。习近平同志曾经明确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正是对一系列重大体制性、战略性问题的成功破解,“八八战略”构成了浙江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起来后遇到的治理问题,比发展起来之前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更富有挑战性,推动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新问题、新挑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经受的一次大考。我省的疫情防控,总体上讲响应迅速、施策精准、举措得当、组织有序,充分彰显了省域治理体系的有效性。但我省也要深刻检视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乃至整个省域治理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齐短板、堵塞漏洞、强化弱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要及时总结“一图一码一指数”的精密智控经验,更有针对性地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建设,加强数据的有序共享和有效运用,将我省的数字经济发展优势转化为数字治理、智能治理的体制优势。
坚持人民导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人民为中心,是“八八战略”的根本立场。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和政绩,做到凡是为民造福的事就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凡是损害广大群众利益的事就坚决不办”。“八八战略”作为浙江提前进入全面小康决胜阶段的总体战略,始终把补齐民生短板作为战略重点,着力推进省域全面协调发展。2004年,在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下,浙江率先建立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在应对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挑战的过程中,习近平同志还提出了不怕兴师动众、不怕“劳民伤财”、不怕十防九空等崭新理念,确立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防台救灾宗旨,我省也因此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平战结合、重在预防的突发公共危机应对机制。
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从根本上讲,就是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布局,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各项条件。为此,必须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省域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推动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资源下沉,筑牢全覆盖的人民群众生存安全和切身利益防护网络,不断增强社会个体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必须进一步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参与诉求,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治理的渠道,保障人民群众在省域治理中的主体地位。
坚持制度导向,不断夯实省域治理体系建设的基础
习近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政治文明实质上是一种制度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要求我们建立一整套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政治制度,而且要把这些政治制度规范化、程序化、具体化,使之成为兼具合法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安排。为此,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推动浙江在省域层面对法治建设率先进行战略部署,全面推进“法治浙江”建设,着力提高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的法治化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治化、程序化。
制度建设是国家和省域治理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省域治理现代化需要健全的“六大体系”,为加强省域治理的制度建设,提高省域治理总体水平指明了方向。在完善省域治理制度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要高度珍视和全面总结我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八战略”实施以来在各个领域改革创新取得的丰富实践经验,将其从操作层面的有效举措转化为规范性的制度成果,将县域、市域层面的治理经验提升和巩固为省域层面的体制优势。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和城乡协调治理的新路子。要大力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的浓厚氛围,使制度治理真正成为浙江最大的软实力。
坚持效能导向,以治理效能作为衡量省域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根本尺度
在“八八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习近平同志反复告诫各级干部要务实、出实招、求实效。“有效性”是中国改革战略选择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国始终保持旺盛的治理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制度不是摆设,制度创新不是要图好看,“管用”才是衡量制度建设成败的根本尺度。只有坚持以治理效能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作为衡量省域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基本准则,才能打破对固有经验、制度模式的迷信,围绕破解治理难题探索出最管用的制度安排;才能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纳人类创造的有益的政治文明成果,借鉴各国各地创造的有益的治理经验,丰富和完善我们的治理体系。
要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既要充分发挥举国体制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和实施国家重大工程上的整体优势,也要高度重视基础性制度建设,提升常态治理的水平;既要重视省域层面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更要注重农村、社区基层治理运行机制的完善;既要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运用,也要切实提高体制和制度安排对新技术的匹配度,坚持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使新的治理技术真正发挥出新的治理效能。
【作者为省社科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