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杭州全民健身的两个“最”
“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这句新口号的流行,反映了全民健身已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日前发布的《2019年浙江省全民健身发展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各类体育场地设施183472个,设施总面积13702.65万平方米,与2018年相比分别增加了6%和5.6%。从最能反映国民身体素质的国民体质合格率上看,我省城乡居民达到“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比例为93.4%。
《公报》中有两个数据很值得放在一块“鲜明对比”,一个是杭州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4.7%,在全省是最高的;一个是杭州市体育场地数量和面积最多,但杭州人均场地面积只有2.1平方米,低于全省2.34平方米人均数,在全省是最低的。这两个“最”提醒我们,要推动杭州全民健身向更为均衡、更高质量发展,需要相应的社会配套资源跟得上公众的需求。一方面,要提升全民健身体育设施的“硬实力”,加大场地建设。比如,建设好沿“山、河、江、湖”的绿道,打造“15分钟健身圈”。杭州2019年公布的“绿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提出70%以上城市实现5分钟可达绿道网。几天前,笔者和家人还特地去到落成不久的临安青山湖环湖绿道,全程四十公里,环湖行走,心旷神怡。另一方面,也要从现有资源盘活入手,多下一些功夫,弥补设施之不足。比如, 2013年开始杭州试点“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已有658所符合条件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超过80万人开通使用市民卡“校园健身”功能。
时代的演进,也为全民健身打开了全新的场景。不少杭州人在朋友圈可以看到,环西湖、环运河、环湿地跑成为新时尚,逢上周末,大小山头登山者络绎不绝。秀山丽水,给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以先天便利。有必要因势利导,从“政府抓”向“社会办”延伸扩展,充分激活释放群众中的内生动力。比如,通过“杭马”、生态运动会、浙里系列、百县万运等体育赛事,持续增进市民公众参与全民健身热情。值得一提的是,杭州获得了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主办权,在全力推进场馆建设、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同时,也应该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发展,构建多层服务体系,营造全民迎亚运浓厚氛围。让全民健身的社会动员更加广泛,健身氛围更加浓厚。而当健身成为一种风气,使人们日行而不觉,那实现健康杭州、健康中国的目标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运动是良医”,从被动医疗到主动健康,这意味着全民健身正越来越成为生活的常态,成为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基本保障。千方百计加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与供给,这也将为社会的文明、和谐、进步发挥更为多元、更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