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谓“迟到”多久,只在乎“归来”与否!
从本周开始,杭州迎来分批有序复学。多所学校开讲“复学第一课”,引领学生回归校园。杭二中校长尚可,以“复学先复习,在回望中习得人生;复学当复盘,在省视中盘活课堂;复学亦复归,在展望中归回本质”阐述复学之义;学军中学校长陈萍,引用巴尔扎克等名家名言,“拼着一切代价,去奔你的前程”,勉励学生“懂得珍惜,才配拥有”;杭高校长蔡小雄,则要求学子们“思想上要有‘不折不扣’的担当准备,心理上要有‘戒骄戒躁’的攻坚准备,学习上要有‘知己知彼’的提升准备”,寄语“怀揣目标走向未来的人,最终都会遇见美丽的自己。” 诸多学校的“复学第一课”尽管内容各有差异,侧重点亦有不同,所传递出的共识还是共通的:其一,对科学理性的再认知;其二,对公共卫生等常识的再普及;其三,“常态化”防控之下进行“非常态学习”,需要平衡好学业和个人健康之间的关系。 这场疫情,本身就是一场“公开课”。在这个最长“寒假”,中国社会一度按下“暂停键”。一方有难,八方驰援,白衣执甲,最美逆行;环卫工人、警察、广大基层干部、快递小哥、志愿者奋战一线;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韩等国伸出援手,携手抗疫……有如陈萍引用作家刘心武的话,“每一个生命都无可逃遁于所置身的时空环境,因此,以大悲悯的情怀作为理解的前提是必要的。”怀悲悯,知敬畏,必将触动孩子们尊崇科学、砥砺品德、学会反思、懂得感恩。 此外,更应明白个体命运与国家、时代的关系,明白自身所肩负价值使命。有如尚可所讲到,“教育从来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要把心灯点亮。”疫情期间,全体师生开展线上教学,停课不停学,本身就是对教育价值的可贵坚守;但这次疫情,也暴露出国家治理体系短板;也有必要看到,非常态下往往孕育着新常态。科技所带来的变革,会越来越影响到人类命运走向。着眼社会治理和疫情防控短板,提高科学素养,本身就是时代所赋予的命题,也是教育所应着力的方向。 把共识建立于共情。有如蔡小雄所言,“如果说‘云课堂’是‘仰望星空’的诗意之旅,那么‘线下课堂’就应该是‘脚踏实地’的勤勉之行。”从“复学第一课”出发,就长远来说,要把劳动教育、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科学常识、公民意识等有机融会贯通于教育教学;就眼下而言,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则有必要增加专门的课堂教学,让孩子们掌握更多卫生常识、防控知识,一道参与到复学后的联防联控,把疫情防控的篱笆扎得紧些再紧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