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疫情成为公众素养的严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日前开会研究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督促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毫不懈怠抓好各项工作,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决不能前功尽弃。
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是当前需要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重要任务。防疫之战犹如灭火,消防员不仅要着力于扑灭熊熊燃烧的明火,还要注意到灭火之后,灰烬中残留的火星。在抗击疫情的紧张时刻,广大群众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成为这场严峻斗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今,国内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生产生活逐步转向常态化,但境外疫情蔓延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国内个别地区还出现聚集性疫情,新冠肺炎疫情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每个人作为维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一分子,仍需要在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健康素养等方面发挥能动性,尽快适应疫情防控的常态化。
疫情防控常态化,重在“常态”,这就需要我们主动调整心态、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此前许多人预测,疫情过后会迎来报复性消费。根据文旅部数据,5月1日至5日,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旅游业正在回暖复苏。但相比2019年“五一”假期实现收入1176.7亿元,尚有较大差距。在中国饭店协会研究院的调查中,超九成餐饮企业客流量较去年下降了一半,营业额不足去年同期一半。但正是这样回暖却不激增的数据,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大家心中防控的弦并没有松,能够克制住回归无拘无束生活的情绪释放,调整并找到自己“与疫共舞”的节奏,在加快恢复生产生活和进一步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之间寻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除了调节自身心理状态之外,也不妨以这次疫情防控为契机,将讲卫生的好习惯常态化,形成全民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新机制。浙江不少地方就在“一米”安全距离上做出了新文章。比如,“五一”假期有景区为游客发放“一米帽”,提醒游客之间保持安全的游览距离;多地小学幼儿园在接送等待区划上了“一米线”,让学生家长保持安全有序。此外,还可以从人居环境、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着手,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今年,见面作揖礼、吃饭用公筷就成为不少地方“两会”的新风尚。让这样的文明新风尚走入寻常百姓家,走入群众的日常生活,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在预测不确定性之外,还要学习与不确定性共处,甚至要适应在疫情中“与狼共舞”。现实生活未必都是准备好的“先瞄准,再射击”,还有可能是“射击后的反复瞄准与射击”。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了我们“反复瞄准”的机会,让我们重新审视、梳理、改变生活方式。相信经过疫情,我们迎来的将是一种值得长期坚持的更文明健康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