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全面小康,为何缓不得
让我们的小康成色更足①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咬定目标不放松,这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浙江作为“三个地”和“重要窗口”的重大政治责任。如何如期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让我们的小康成色更足、水平更高?本报今起推出系列评论,为决胜全面小康鼓与呼。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发表重要文章指出,抓好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的稳定,越来越多的地方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历史性任务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浙江则是紧紧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力。
当我们把更多具体工作瞄向这一靶心,有一个问题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加以明确。那就是,为什么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缓不得、等不得?只有认识上更清晰,行动上才会更坚定。
缓不得、等不得,是因为庄严承诺不能缓、不能等。实现中国梦,第一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人民百年复兴梦的期盼,更是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个承诺具有高度的严肃性,包含沉甸甸的政治分量,也饱含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期待。所以,涉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不能轻易改变时间轴。
缓不得、等不得,是因为久久为功不能缓、不能等。今年,浙江要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虽是今年的工作目标,但决胜是临门一脚,很多工作早已做在前面,早已打下坚实基础。从全国看,从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提出小康社会建设一个又一个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14亿中国人民挥洒了无数汗水,早已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尽管疫情造成了重大影响,但这样的困难和障碍,我们并非毫无预估。所以,确保今年完成目标任务,我们有着坚实的工作基础。
既然缓不得、等不得,那么我们的工作就要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充分调适心态,强化行动指向。
信心第一位。首先要放弃等待、观望的思想,投入饱满的热情和干劲。这个时候,信心最重要。困难面前,丢了信心,就已失败了一半。倘若没有信心,即便原本能实现的目标,也可能难以抵达。只有秉持坚定信心,才能抵达目标。
防控不松劲。疫情的稳定是我们实现目标任务的前提。我们要慎终如始,加倍小心,确保疫情不反弹,决胜之战才会不受干扰。因此,我们必须一丝不苟,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守好“大门”和“小门”,形成防疫闭环。
重点更突出。“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对浙江而言则是在切实实现低收入群众增收的同时,加大对口帮扶力度。我们要防止返贫致贫,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山海协作等工作。同时,顺应群众对更好的教育医疗、更多就业机会、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好的兜底的社会保障等向往,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锲而不舍向前走。
时间的长度无法改变,那就用实干增加它的厚度。冲刺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要继续发扬战“疫”精神,急而不乱,快马加鞭,让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在之江大地如约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