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等大事 切莫功亏于“盔”
最近几天,“头盔”成了热搜。
6月1日,公安部“一盔一带”政策将落地。《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电动车主们闻讯而动,为了“配骑”,主动“配齐”证照头盔。上牌机构门口也排起了长龙。
法律的牙齿锋利起来,带动民众纷纷补齐法治意识、安全出行的短板。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众所周知,电动车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很危险,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率最高的交通工具,并且80%事故会造成颅脑损伤。但是因为使用者基数庞大,不戴头盔骑行、未按规定上牌等行为一直是治理难题。除了必须佩戴头盔,这次条例对电动车的参保、停放、充电、改装和使用期限等问题都作了规范,意在从制度源头破解电动车治理难题。老百姓纷纷行动,让我们看到了多年“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的希望。
条例正式施行后,各方要朝着这个目标共同发力。不仅要动员车主主动配合,戴好头盔、按规上路、安全驾驶,也要引导正确选购佩戴头盔。比方说,不要贪便宜购买低价头盔,要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劣质头盔非但不能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甚至还会因碰撞引起碎裂,进而对器官造成二次伤害。
在供应端,要加大力度规范头盔市场,打击投机行为,保证市场供应。义乌、杭州等地最近发布的警情通报显示,有关头盔诈骗的案件突增。实际上,一定时期内电动车存量是固定的,头盔市场规模也是可预估的。有关市场主体和企业,要警惕跟风入场而带来的被骗、被套风险。当然,市场监管部门更不能缺位,应加大执法力度,保障消费者权益,引导厂家合理增加供应,让物美价廉的合格头盔在市场上可得、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