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为主,读懂中国的确定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指出,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如何应对不确定性?一方面要摸透外部形势,顺应变化;另一方面最根本还是要以我为主,把握好自身的优势和确定性。
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循环受阻,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疫情之下,这幅世界图景摆在我们面前,老实说,不确定性很多。
然而,纵使乱云飞渡,有一点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即:内因始终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越是环境动荡,我们越要反观自身,看透自己的优势,摸清自己的状况,秉持战略定力,增强战略信心,用足自身优势,顺应外在变化,迎难而上,化危为机,最终过关。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提出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中蕴含的以我为主、用足自身优势的理念,需要我们化为攻坚克难的遵循。
中国的确定性、中国的优势在哪里?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消费升级浪潮汹涌。截至2019年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科研经费占GDP比重连续多年突破2%,高铁、5G移动通信、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已进入世界前列。这些都是中国强大的自身实力和内需基石。
特别是,我们拥有经过实践检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拥有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能将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较好结合,同时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这些优势、内在的确定性,如同外部的不确定性一样,都摆在我们面前。关键是,我们要能真正摸清自己的家底,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并在实践中用足用好这种优势。
当然,面对外部的不确定性,战略上可以藐视,战术上却须重视。在具体策略上要坚持底线思维,特别是守住“六保”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同时,形势千变万化,我们不能刻舟求剑,而要善于准确识变、以变应变,给政策留有足够空间。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这就是务实灵活地应对不确定性。
当今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如此充满变革的时代,不论国家还是企业,乃至我们每个人,注定要学会与不确定性共舞,在不确定性面前不抱怨,不自乱阵脚,不畏首畏尾,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作为“三个地”的浙江,拥有发达的市场机制、丰沛的民间资本、庞大的浙商企业群。近年来,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等品牌不断擦亮,新经济发展更是风生水起,创新动能澎湃。打造“重要窗口”,浙江更要不负使命、实干担当,在应对不确定性中形成浙江做法、总结浙江经验,为全国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