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消费升级要内需富矿

2020-06-10 09:36:22

扩大内需带给我们的遐想③

中国,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中国市场还有没有短缺?笔者先从身边的两三件小事说起。

一位亲戚,年纪不小了,但是常年叫外卖。问他为什么,他说对周边饭店环境不满意,口味也不合适,所以养成了叫外卖的习惯。

一位朋友,有次去他家做客,聊到一半,他说要开车送妻子出门理发。一问,才知道他们在城市的另一边约了一位理发师。我问他小区门口就有理发店,为什么要舍近求远。他说,环境一般,技术一般,妻子看不上……

这听上去似乎有些“矫情”,但现实中并不少见。现如今,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人口数量增多。但是,生活类服务的品质和档次,并非全部能跟上人们的收入增加以及他们对提升消费水平的渴求。隐藏在消费者“挑剔”眼光背后的,正是中国强大的消费升级浪潮。

人类进步需要高科技,但幸福感提升并非都靠高科技。品质,是另一个衡量的维度。今天的中国市场上,物品琳琅满目,总体看确实不缺什么,但对照人们对品质和体验感的要求,还真有不少“空白”。比如,有一年,大家抢购马桶盖成风,为什么抢?背后正是高品质马桶盖供给的“空白”;又有一年,章丘铁锅卖“疯”了,又是为什么?还是高品质锅具的“空白”。前段时间,我家人买了某品牌密封盒,用完跟我说:效果真好,蔬菜放进去好几天跟新买的一样,但其他品牌就达不到这个效果……在更广范围看,各大城市住宅区也建得越来越“高大上”,但社区周边的美容美发、汽车养护、餐饮休闲等服务业,其水平和品质是否就升级上去了?恐怕还有不少提升空间。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什么这么提?中国这几年为何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些都是因为洞察了中国消费升级的浪潮,看到了中国制造的短板。大众消费品厂商、服务类企业能否以工匠精神打磨好产品和服务,关乎能否抓住那些嗷嗷待哺的“消费胃口”。

如果说上面的商机源自产品和服务的从有到好,那么更有一些商机是从无到有。比如一些新的消费方式,像单人餐、小瓶装红酒、自助火锅等,这几年在网上卖得非常火,但以前是没有的。还有一些文创厂商,以前做纸质笔记本,用的人很少,利润非常低,但他们想了个点子,把笔记本和U盘、充电宝结合起来做。这一变,简直大妙,产品卖得很火。这些商家都是从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中“无中生有”,创造了商机。

当然,还有一种影响因素是品牌。同样的产品,不一样的品牌,附加值也不一样。浙江至今仍有不少厂商在为世界名牌做代工,利润很低。但是品牌的塑造需要拥有者为其注入文化内涵,甚至塑造出消费者的身份认同。这些都要求企业善于琢磨,肯下功夫。

扩大内需,不只是“吆喝”老百姓掏钱消费。中国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财富是不少。但没有“金刚钻”,你能揽下“瓷器活”?面对扩大内需的机遇,企业自己要加油,要善于从市场的“缝隙”中、短缺处发现商机、制造商机,共同完成扩大内需的使命。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王玉宝 编辑:王洁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