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微岗位更香

2020-06-19 09:24:54

毕业季接近尾声,这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持续吸引媒体注意力。纵观各类报道不难发现,尽管受疫情影响,一些往年的热门就业领域出现萎缩,但新岗位好岗位仍然不少,难的是有效链接供需,提高各类用人单位的吸引力,挖掘小微岗位的“真香”潜质,进一步释放就业市场的想象力。

今年,大学生就业市场无疑遭到了两面夹击:一面是再创新高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另一面是疫情乌云下,不少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下降,供需对接形式受限,就业难度高于往年。稳就业居“六稳”之首,高校大学生就业又是稳就业的重头戏,从高校到各类职能部门,从企业到各类社会组织都在想办法、拓渠道,提高就业吸纳能力。

这种局面下,提高小微岗位吸引力成了关键。去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突破3000万家,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岗位,支撑着就业增长的基本盘。然而在就业市场,行业头部企业的高薪岗位招人不难,难的恰恰是中小企业、偏远基层、广袤农村、公益机构这些称不上“香饽饽”的用人单位。绝大多数大学生努力寻找的只是最符合自己心目中所想的那个岗位。提高岗位和人才的匹配度,正成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重要着力点。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对经历了近乎20年寒窗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找一份高回报工作的追求再正当不过。但如果仅仅用“钱多事少离家近”来定义高回报,那既是对大学生人生境界的矮化,也是对用人单位的设限。服务人民的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对崇高事业的奉献……这些都是岗位能提供的、具有实实在在吸引力的要素。大学同学吴某,一毕业就入职一家公益机构,虽然薪酬一直比较微薄,但他的人生因这份工作而充沛、饱满,他围绕公益事业所做的其他人生规划,也在非常顺利地进行。

明白这个道理就会发现,围绕提高大学生对中小企业、基层机关、广袤农村、公益机构的岗位认可度,可做的文章还很多。首先,凸显价值吸引,无论是寻找创业“合伙人”还是事业“追梦人”,确保志同道合是重要前提。其次,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让更多灵活新颖又不失专业规范的岗位信息能直达毕业生面前。再次,制订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培养计划,形成爱才惜才用才的氛围,毕业生看得见未来,自然愿意进门来。当然,相关部门的政策帮扶也不能缺位,例如浙江经过多年扶持,培养了一大批积极投身乡村产业的大学生“农创客”,他们身上蕴藏着改变乡村面貌的巨大能量。

总而言之,大学生就业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简单配对,而是涉及个体人生追求和现实条件的细致活。帮助毕业生发掘小微岗位的“真香”属性,是让更多中小企业、偏远基层、广袤农村、公益组织找到适合人才的捷径,也考验着我们的耐心与责任。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张萍 编辑:王洁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