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是社会公众的共同福利

2020-06-22 08:56:48

无障碍环境是城市文明的标尺,也是一座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精细化、人性化的标志。

6月19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在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情况报告的基础上,开展专题询问。说到“无障碍”,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残障人士。但事实上,无论是蹒跚学步的孩童、不小心崴了脚的成人,还是身怀六甲的准妈妈、拄着拐杖的老人,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可能在特定的状态下感觉行动有“障碍”,都会不止一次需要无障碍设施。可见,“障碍”并非一种特例,而是一种普遍性。“无障碍”环境是保障所有人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生活。城市是“所有人的城市”,“无障碍”是社会公众的共同福利。

杭州现有残疾人50万,老年人170万、儿童133万,无障碍环境建设,是老、弱、病、妇幼残等弱势群体的共同需求。此外,2022年的亚(残)运会,预计将迎来2.66亿人次的游客,操着各国语言的游客,也需要一个无障碍的杭州。6月4日出台的《杭州市“迎亚(残)运”无障碍环境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到2022年前,杭州要建成政策齐备、标准健全、设施完善、信息交流通畅的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城市无障碍环境。

无障碍环境首先要让无障碍设施“无障碍”。市人大常委会调研报告显示,在市人大常委会集中视察的6个城区108个无障碍设施点位中,大部分点位不同程度存在无障碍设施质量问题。根据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今年6月到明年12月,杭州将以亚残运会场馆、商业步行街、旅游景点等区域为重点,全面攻坚,地毯式排查无障碍环境建设不规范、不到位问题,逐一进行整改销号。当一个城市真正拥有无障碍环境,从汽车站、火车站、医院、影院,到道路设施、电梯、服务台等,都深入细致地考虑弱势群体的公共需求,让他们“放心大胆”地走出家门,这个城市就拥有了浓厚的人文精神。

此外,无障碍设施建设不仅是有形的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建筑,还需要让无障碍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比如,无障碍通行环境需要连贯性、系统性,然而,不同设施、场地连接处的无障碍是最难做的。由此可见,硬件的“障碍”背后,体现出了社会共识的不足。只有共识到位,才能解决无障碍环境的“最后一步”。杭州是全国文明城市,理应在国内率先让无障碍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城市的主流文化之一,营造共建共享无障碍环境的良好氛围。

努力成为全国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窗口”,是惠及所有人的制度安排,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杭州表达,不仅惠及每一个人,更惠及每个人的一生。我们要让无障碍文化成为社会的公序良俗,成为市民群众的行为准则、无需提醒的自觉,成为一座城市的慈行善举。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郑莉娜 编辑:王洁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