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价格猛涨的背后
“2月初120元,现在550元,翻倍地涨”“买的时候480元,刚买完就涨到580元”……临近毕业,硕士学位论文“查重”服务价格涨势“凶猛”。不少研究生直言,“查重”负担越来越重,毕业前还要被“宰”一次。
上引文字来自6月22日的《新华每日电讯》,共93字,本篇评论约千字左右,若以一些“查重”网站的标准,本文的“重复率”已近10%。不管是写评论还是写论文(人文科学),总难免要引用他人的文字与观点,引用未必就是抄袭,这是大家都能明白的道理,更何况负责评审毕业生论文者都是学有专长的大教授。但荒诞的是,当下判定论文“重复率”的并非是“人”而是“软件”。
几乎所有高校都为硕士生论文“重复率”定下了死杠杠,从10%到30%不等,目的是为了防止“抄袭”。防止抄袭,这个初衷当然是好的,但以“重复率”来防止抄袭,几乎等于鼓励抄袭——同样一个意思,用不同的文字表述,有何难哉?按理,抄袭与否,作者自个最清楚,那么不少硕士生不惜花费数百元、上千元去网站“查重”,“宁信度,无自信也”,岂有此理?实话实说,他们就是要求助于网站与软件来“降重”——降低“重复率”,把“抄袭”的地方“调整”得不着痕迹;一“查”不成,还要再二“查”,“查重”“调整”再“查重”再“调整”……直至“重复率”降到学校规定的标准而后止,这个钱,不能不花!
人工智能的发展固然日新月异,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像判定一篇论文是否“抄袭”这样的复杂事务,远非人工智能可以胜任。也就是说,把防止学术不端交给软件,本来就是缘木求鱼。更重要的,一篇毕业论文合格与否,“不抄袭”当然是最起码的,但关键是有新意、有创意,“唯陈言之务去”;如果一篇论文,满篇都是东抄西摘来的,然后再下一番改头换面的工夫,看上去都是自己的“原创”,这样的论文又有什么价值呢?
当然,要求学生写出有新意、有创意的论文,学生自己要更加刻苦,既要注重学习更要注重观察、实践;当老师的也不轻松,教学要更加认真,指导要更加细致,要言传身教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那么如今论文“查重”大行其道,不能不说,其背后是一些学校与教师的学风、师风建设尚存在薄弱之处。因为薄弱,所以取巧,论文“查重”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取巧工具,有了这个工具,学生不需要好好学,老师也不需要好好教,全都交给“人工智能”,万事大吉!
做事情,凡过于取巧,都不会做得好。防治学术不端也一样,三下五除二就大功告成,必是虚假的成功。提高毕业生论文质量,请先让“人工智能”靠边站,踏踏实实从端正师风、学风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