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不怕巷子深”的闯关启示

2020-06-24 09:47:42

每到端午节,媒体都爱盘点当地的粽子好店,搞粽子评选,杭州也不例外。而评选的结果令人意想不到——那些粽子界的“状元榜眼”往往藏于深巷中。有的每天5000只粽子还不够卖,端午前好多天就已经不接订单,高挂“免战牌”。有的搞限购,推出端午节后10天每人限购10只,引得“吃货”们驱车几十公里也要来买。这些店主是如何练就一番“粽香不怕巷子深”的功力、消除疫情影响而生意不减的?这能给当下深挖内需或对小店经济热情有加的人们一些启示。

肯吃苦,能坚守,才换来一粽难求的业绩。虽然各种网络传闻,网红粽子店老板如何在杭州买房置业,听上去令人艳羡,但吃手艺饭的小本买卖,起早摸黑的辛苦是少不了的。有位知名粽子店老板娘,年轻时从金华来杭州开店谋生,开业之初因为粽子卖不掉,吃剩料就吃成个胖子,经20年摸爬滚打才找到生意秘诀。大部分粽子店都是家族生意,忙时一家人下场包粽子,早上四五点起来煮粽叶、备料是常态,包粽子个个手指被浸泡磨搓出水泡老茧。小店经济也好,大宗订单也罢,无论哪种经济形式,不管生意多大,创业人生就是苦尽甘来的修行。

品质好,做粽子讲专业精神。粽子是最普通的食品,要想打开一片天地,必花一番钻研功夫。各家网红粽子店老板说起制造工艺都能侃侃而谈:粽叶要建德和黄山的,糯米要浙江一带的小糯米,要选纹理细口感嫩的夹心肉(肥瘦比例控制在3∶7),酱油必须是某某品牌,肉松要手工打的……秘诀各不相同,但都需经过长期实践摸索、不断钻研来保证品质。道理是相通的,深挖内需的背后,往往需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实力支撑。这是市场上颠扑不破的道理。

会创新,对传统的丰富和发展,练就制胜法宝。专为小众群体打造的儿童粽、噱头十足的“十三点粽”、充满朋克风的火锅粽……粽子的传统气息,在各位粽子店老板“暴改”之下,呈现出不一样的时代感,满足更多人群喜好的同时,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即便卖得好的“老底子”味道,也融入了各种创新巧思,微妙的与众不同正是脱颖而出的关键。如何在现有模式下做得更好,如何找到旁人未曾涉足的路径,如何把行业现有水平向前推进,如何将老品牌发扬光大,创新求新的思维模式,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小的粽子,“包”着实体经济不惧疫情影响的强大韧性,“裹”着浙商精神、时代精神的精髓。解剖网红粽子店现象这只“小麻雀”,能发现在市场经济中掘金的金科玉律,挖掘内需、提振消费、勇闯难关,尤须把这些道理付诸实践,在知行合一中创造更多可能性。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张萍 编辑:王洁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