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政策包”多多益善
国务院日前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对高校毕业生“报到接收、档案转递、落户办理时限延长;应届生身份可延长两年;引导用人单位适当延长招聘时间,尽量利用互联网进行对接。”北京日前则出台政策,对录用市内高校毕业生的企业,给予3000元最低社保标准和以工代训补贴。
受疫情冲击,今年就业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中央部署做好“六稳”“六保”,就业放在首位。从不久前“两会”数字看,今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这其中,仅高校毕业生就达874万人。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为此呼吁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天大的事情。必须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
眼下正值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那么,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帮助他们纾难解困,就是“稳”“保”的第一要义。拿应对疫情不利影响来说,采用“延时”办法,无疑就是最好的安排。除此之外,我们要继续发挥走村入户精神,认真做好摸底排查,看看毕业生们都有哪些期待和关切,还存在哪些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做好“政策托底”,力争把后顾之忧解决在“最后一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这次出台的政策,还拿出真金白银,这也进一步释放稳就业的政策善意。事实上,即便是正常年份,高校毕业生去小微企业,也存在就业意愿不高等问题。给中小微企业发放就业补贴,政策性导向意义是显然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既可帮助企业解决人才基础不厚、发展潜力不足等问题,对大学生自身,其实也能更好发挥自己才能,从而形成双向互动、企业和就业者双赢。
合理调控就业流向,多方鼓励社会化市场化就业,还不妨多用“政策包”,多打“组合拳”。一方面,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就业补贴同时,其实也不妨针对人才自身。像杭州近年来给高层次人才发放一次性购房补助,为应届高校毕业生发放房租、就业补贴等,都起到较好“稳就业”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考虑在人才晋升、评级、保障房安置等方面,重点向中小微企业、新经济新业态、自主创业创新等倾斜,像杭州不久前给快递小哥评高层次人才等,都起到良好导向示范作用。只要我们不断创新手段,把“政策包”做大做丰富,就一定能与高校毕业生一道共克时艰,携手创造更多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