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让人看见未来的未来
高考分数发布,志愿填报开始,不少学生、家长,难免会纠结如何“分尽其用”,进入心仪的大学。
一般的报考逻辑,大抵是从初步定位到确定意向,进而统筹批次、分清层次、排列顺序;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分析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选好专业;以“排名定位法”为基准,兼顾冲高、稳妥、保底三个层次,填报志愿。
确实,高考结果和大学志愿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而在“术”的层面,怎样选大学,向来是困扰考生和家长的一大难题。“选大学,本质上就是选名师、选金课、选生态、选文脉。”由浙江大学副校长出任转制后浙大城市学院首任院长的罗卫东教授,专门撰文畅谈这个“难题”,请注意,这里的四个关键词:“选名师”不是仅指选择网红教师,“选金课”不是选含“金”量高、赚钱多的课,“选生态”不是指选自然环境,“选文脉”更不是“选人脉”。
“很多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的水平是不合格的。特别是家长,他们更在意学校外在的一面,比如在哪个地区,在哪座城市,离家近不近;更关注孩子就学后生活上是否便利、舒适;更感兴趣这所学校有什么时髦和热门的专业,本科就业出路好不好。”罗教授的一番阐述,实在且深刻:“他们对学校的历史、文化、精神、底蕴、基础,不是毫无所知,就是毫无兴趣,做决定时目光短浅、自作聪明,结果往往是舍本求末、耽误了孩子本来应有的人生。”
我们的中学教育,多了点应试,少了点思考,有些考生对未来茫然无知,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哪里,这正是填志愿的盲目性所在。本来只要选择“喜欢的,兴趣浓厚的,有特长的,特别向往的,发自内心的”就好,问题就在于这些都“没有”。而且,在应试教育透支了学习能力之后,到了大学反而不学习了,谈何“未来”。
教育要让人看清历史,看明现实,看见未来;真正优秀的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一定要让人看见未来的未来。如果仅仅看见“未来”、看见“未来已来”,那都是不够的。杭师大培养的马云,就是真正看见“未来的未来”的人。2019年他在浙商大会上演讲说,“未来不是属于互联网公司的,数字经济势不可挡,未来属于拥抱数字经济、拥抱互联网经济的企业。”日前在浙商总会领导闭门会议上,他又说,“浙商总会必须成为面向未来的商帮,一起打造未来浙商。要让年轻人学会从未来看今天,从全球看中国,从全局看局部。”毫无疑问,马云所说的,正是更远的未来;作为升入高校的年轻学子,更应该“从未来看今天”,唯有这样,才会“越来越好,越好越来”。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当所学的东西都忘掉之后,剩下的就是教育。”好的大学、好的教育,一定是能够让你学会、并且能够“剩下”为未来的“终身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