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摇滚: 放牛班的夏天
“行船入三潭/嬉戏着湖水/微风它划不过轻舟/时而又相远/时而又相连……”这是知名的痛仰乐队演唱的名曲《西湖》,在贵州六盘水海嘎小学,在这个贵州最高海拔的“云上小学”,现场演唱通过快手平台进行了“云直播”。这场直播传遍了网络世界,感动了无数网友。
从央视新闻频道到人民日报,日前都报道了海嘎小学的“摇滚乐队”,话题再一次登上热搜。海嘎小学地处“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贵州西部乌蒙山区,坐落于“贵州屋脊”韭菜坪的少数民族村寨——海嘎村,这里海拔2900.6米,被称为贵州“最高学府”“云上小学”。7月24日,快手公益团队来到海嘎小学,送去隔音棉、三脚架、琴架、直播支架等设备,助力孩子们的音乐梦。
海嘎小学的首支乐队,是2018年建立的,组织者是教音乐和语文的顾亚和胡静老师。2016年他们来到这里任教,当他们抱着吉他坐在办公室弹唱时,不经意间发现一群孩子趴在窗户偷看,孩子们的眼神里透露出对音乐的喜爱。这让老师萌发带他们“玩音乐”的梦想。那时要什么没什么,于是老师们就发动募捐,结果爱心爆棚,学校的几百件乐器,都是由各地爱心人士和企业捐赠来的。
7月25日那天,“慕名而来”的痛仰摇滚乐队,和孩子们的乐队一起,举办了一场大山里的摇滚音乐会,并进行直播。这个在半山腰上的小学,就这样结结实实地被音乐给包围了!
这让人想起法国电影名作《放牛班的春天》和美国经典电影《死亡诗社》。在《放牛班的春天》里,新来的音乐老师马修面对一群被放弃的野男孩,组织合唱团,教他们音乐,用音乐打开了学生们封闭的心灵。在《死亡诗社》里,新来的英文老师基丁,为这所传统而封闭的贵族学校的孩子们讲文学、讲诗歌,他那个性的、另类的授课,充满了生命的张力、自由的气息、思想的激荡,他成为了传统教育的背叛者、孩子们灵魂的拯救者……实际上,没有什么比设定一个使孩子们无意遵守的陈腐模式更加不可原谅;而这两位老师所面临的,正是校长以专制高压的固有手段来管治学生。不管两位老师终极命运如何,他们都唤醒了孩子们年轻的心灵。
这就是鲶鱼效应,这就是春风化雨。这是真正可贵的人文教育、人文熏陶。教育家杜威在《人文教育》一文中说,人文教育是“共同体每个成员都应该接受的教育:这是一种能够释放每个人能力的教育,使他能够幸福,也对社会有用”。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人文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必须具备的“通识教育”。远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课科目仅仅只有四门:历史、诗歌、伦理和修辞。在今天,大学人文课程所包含的科目,已经远不止于此,包括了历史、哲学、宗教、文学、政治、科学等等,内容极为丰富。那么,我们的小学生、中学生就不需要人文教育了吗?不,不是的,人文的涵育熏陶,一定是从小开始的,而且是要伴随终生的。人文精神看似“无用”,其实“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无论多么偏僻的山区,“放牛娃”们同样都需要人文教育人文熏陶;这是“放牛班的夏天”,这是“放牛班的夏天”可贵的故事;这并不属于“物质扶贫”,这是珍贵的“精神补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