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好志愿,先“正解”大学生活
7月29日起,高考生和家长迎来了高考最后一道“考题”——浙江省高考首轮志愿填报正式开启。每年高考,怎么选专业、填志愿都是热门话题,过来人摩拳擦掌,都想上场指点迷津。除了一些填报技巧,最核心的争议仍不外乎:选专业,从心所欲还是从“薪”所欲。
这个烦恼在各路“状元”那里体现得更直接。此前,清华大学宣布计算机与金融双学士学位启动本科招生,网友纷纷调侃这简直是“状元收割神器”,学霸们原本纠结于选计算机专业还是选金融专业,这下可两全其美了。纵观各省“状元”们的专业选择,金融和计算机这两个专业是当之无愧的热门中的热门。在普通人印象中,就读互联网和经济相关专业,高大上、赚钱前景好,锁定这些专业等于提前抱上一块高薪职业的敲门砖。
考生数量年年创新高,社会生存成本越来越大,给大学生群体强安不食人间烟火的“人设”大可不必。提前选个就业前景好的专业,这种想法无可厚非。既然强调了目的性,就更要考虑现实可操作性。热门专业就能收获稳稳的前程吗?冷与热是相对的,大学四年,足够就业市场供需情况转换好几回了。近些年,各大以人文社科类见长的高校纷纷开设计算机专业,理工科院校增设经济类专业等,直接导致求职市场上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供应量大大增加。最终就业难度大不大,还是归结到个人素质过硬不过硬上。就算顺利就业,好就业与好生活也画不上等号,有多少年薪百万、财务自由的神话,就有多少金融民工、“三十而脱”的艰辛。
所以说,为了好就业而选报热门专业也许是个误区,若没有兴趣和热爱,准大学生很难从一个竞争激烈的专业脱颖而出,为未来生活打下扎实基础。从心还是从“薪”,本不是一对矛盾,一心钟爱热门专业的,安心填报就好。关键是那些拿不定主意又想屈从社会固有看法的高考生及其家长,必须好好思量。
在人生的价值序列里,经济考量当然应有一席之地。可也切莫小瞧了理想的含金量,从心所欲、学你所爱,最后抵达的目的地不会太糟,往往还出人意料。以许多学子崇拜的互联网大佬为例,他们有很大比例并非学计算机或者学商科出身。马云是学外语的,刘强东是学社会学的,张一鸣是学生物的,张朝阳是学物理的……专业和事业是否无缝衔接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在大学期间培养起独立思考和终生学习能力,增强实现目标的规划力、执行力。选专业,真正考验的是准大学生们对大学生活的认知。
当然,从心所欲第一步是搞清楚心之所系。应试教育让不少少年形成思维定势,以至于不知兴趣所在。选专业,正是认真思考人生道路往何处去的良机。战术上要重视,战略上要藐视,不必把这件事的重要性极端化,选专业的试错成本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不同人生阶段,选择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