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误读了“内循环”的真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循环”一词因此大热,网上舆论出现了各种解读,其中一些解读明显是“误读”,比如只聚焦于“内循环”而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11个字视而不见,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还有一些解读充满着对于这一“新发展格局”前景的担忧,比如“内循环”会不会异化成“闭关锁国”,单靠“内循环”能不能支撑起中国经济的发展,等等;房市与股市也闻风而动,“内循环”格局下房价是涨还是跌?A股市场则出现了“内循环概念股”。
其实“内循环”的意义一直都很重要,而在当下整个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的大背景下,意义尤其重要。“内循环”既有“被动”的因素,更有“主动”的因素,就前者而言,是全球保护主义上升,加上新冠疫情冲击造成世界经济低迷、外部需求萎缩、不确定性剧增;就后者而言,“内循环”不强的问题一直都存在,核心技术缺失、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低、国内市场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不足等等短板,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种现状是到了不得不打破的时候了。不妨以拳击为喻,“内循环”不是走下拳台、放弃拳台,而是要着重提高体质与技击能力,继续在拳台上叱咤风云。
“内循环”是一个大概念,展现的是大格局,绝非“扩大内需”四个字所能涵盖。“扩大内需”的关键是解决“供”的问题,不是你“供”什么我就接收什么,而必须是更高质量的“供”才能有效激发“需”;全新的“供给侧”从哪里来?从更开放、更自由、更讲法治的市场化上来,从更优质的营商环境上来。“内循环”绝非意味着“闭关锁国”,道理很简单,唯有更加开放,才能更大程度激发市场的活力。
提到“闭关锁国”,不由想起经济学家张五常11年前的一篇雄文,标题是“闭关自守也无妨”,其实这只是张五常玩的“标题党”,细读内文,他绝对不是主张“闭关自守”,而是借此强调“神州大地”市场之大,足以抵挡保护主义的冲击,他是这么说的:“美国推出保护主义,对中国当然不利。但此不利也,在发展得有头有势的神州大地来说,因为本身的市场足够大,用不着哭出来。”“中国要大事发展的是内供,而不是内需。只要内供——主要是撤销所有约束内供的管制,内需的威力会随之而来。”11年后重读此文,不能不惊佩于经济学家的远见之明。
笔者这个年龄段的人,年轻时喜欢看“意甲”,那时马拉多纳还很年轻,效力那不勒斯。为何要提到“意甲”?因为它有“小世界杯”之称,一国之甲级联赛也能玩出四年一度世界杯的精彩。经济发展也是如此,诚如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前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所说,“中国是拥有全球最大人口规模(14亿之巨)的市场,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形成的一个统一的市场,其无可比拟的新兴市场巨大潜力和成长空间,日益引发全球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和有真知灼见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基于超大规模市场的内在逻辑而言,这是中国经济当下更为注重‘内循环’的重要基本国情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