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资本与乡村“两头热”
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工商资本的参与是重要一环。从基层实践看,一方面要推动形成工商资本“上山下乡”热潮,另一方面要探索多种利益联结模式,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既“热”资本,又“热”人心。
笔者所在的三门县沙柳街道,招商的定位就紧紧围绕“绿水青山”,2015年我们从上海引入了一位有乡土情结的投资商,把项目落在一个只有200多人的“空心村”里,并在山地流转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为项目做好配套。后来,这里变成了一个国家AAA级景区。
项目火了之后,最要紧的是让老百姓搭上“快车”,把工商资本转化为乡村的生产力。这一步,需要基层干部发挥想象力和能动性。我们挖掘了村里的“三绝”——百年藤瀑、千年神樟、万年火山,找出“三宝”——老房、农产品、路边地。有了载体,村民开始到景区做清洁、保安、旅游向导,还搞起了农家乐、民宿,原来在外打工的村民也纷纷回来了。村集体也搭上了这趟车,建设生态停车场和农产品交易中心,流转闲置农房建民宿。去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0余万元。
由此可见,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模式的选择很重要。推动工商资本“上山下乡”,不能因为工商资本进入可能改变乡土社会的现状而缩手缩脚,也不能“热”了资本、“冷”了农民,而是要通过建立紧密的利益纽带,把项目深深植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带动村民和乡村共同增收,实现资本与乡村“两头热”。
【作者为三门县沙柳街道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