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与绿水青山

2020-08-24 08:50:57

2020年8月19日,浙江省作协乡村文学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在常山县徐村村举行;同时,新时代乡村题材文学创作采风活动在这里拉开序幕。8月22日,我国首部反映新农村生态文明与文化建设的倾情之作、来自常山的动画电影《胡柚娃》在杭州举办公映式。

“新时代的乡村巨变,不仅是经济飞速发展的生动体现,也是文学创作的动力源泉。”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臧军曾数次深入生活到访常山,热爱这里的“好山好水好人家”;他说,近年来,中国乡村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的人员构成、人际关系、生存环境,以及村民的精神诉求都与以前截然不同,这些变化既给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又给传统的乡村题材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们希望以乡村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的广阔空间”。

浙江省作家协会将乡村文学创作基地落户于常山县金川街道的徐村,是因为这里曾被评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是“美丽中国”的缩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个代表作。

人在一生中,至少应该有一次,为了某个地方而忘了自己,于千山万水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一山一水。徐村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徐村位于浙江西部,地处钱塘江源头、常山江上游,这里被称为“千里钱塘第一村”,是驰名远近的生态旅游村。“范冲老暮此藏身,安居叠石乐耕耘。”徐村历史底蕴深厚,这里是南宋著名历史学家、高宗孝宗侍读范冲以及翰林学士樊清的故里。“何处心安,慢城常山”,只要来过常山徐村,这一片绿水青山,就会成为心中最亲切、最柔软的一个地方。

江山也要诗人诵。绿水青山,需要文化的加持和赋能。乡村文化离不开绿水青山,绿水青山离不开乡村文化。许多人可能不知道,钱塘江“唐诗之路”上,嵌有一段“宋诗之河”,它就是宋诗遍布的常山江。常山江,也叫常山港,古称“金川”,自古以来就是水陆转运、舟车汇集之地;它是一条景观之河,至今“春来江水绿如蓝”,秀丽风光令人流连忘返。宋室南渡以后,常山江成为连接南方诸省的重要枢纽,航运繁华一时,古诗“日望金川千张帆,夜见沿岸万盏灯”就是写照。大批诗人来到常山、来到常山江,络绎不绝;他们诗兴大发,可谓“斗酒诗百篇”。其中尤以宋代为巨,彼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朱熹、曾几等鼎鼎大名的诗坛巨匠,都曾在此留下发自内心的诗句。

江畔百年古樟林立,郁郁葱葱;江上千年古诗流淌,浩浩汤汤。“天马诗风惊两浙,常山吟帜耀三衢。”如今,常山挖掘文化史上罕见的“宋诗之河”,徐村则突出为“绣溪文化”,从历史到现实,文化成为了绿水青山的灵魂,成为了叠石峥嵘般的金山银山。

“文化如有待,我辈复登临。”常山青年作家周华诚,从杭城回到家乡常山,把“父亲的水稻田”种成了文化文创。常山是“中国胡柚之乡”,走上了标准化、高端化、国际化、人文化的转型之路,他们举办的不是“常山胡柚节”,而是“常山胡柚文化节”。文化为绿水青山的加持和赋能,如今又多了一个省作协的乡村文学创作基地……过去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现在已经进步成“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构成了真正的文化主旋律。

这,就是文化本身所构成的绿水青山!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徐迅雷 编辑:王洁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