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工匠群像 礼赞工匠精神
杭州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技术创新,需要“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并行不悖、相辅相成。没有“创新精神”迈不开步子,而没有“工匠精神”就走不长远。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9月26日,第四届“杭州工匠”认定发布。把“工匠精神”上升到一种导向性的策略,既是杭州建设世界名城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转变、杭州速度向杭州质量转变的必然选择。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无论是庖丁解牛的出神入化、卖油翁的“唯手熟尔”,时空流转,工匠精神生机勃发,在各行各业薪火相传。当前,杭州处在加快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需要每一位劳动者不懈工作、扎实工作、创新工作。30名第四届“杭州工匠”中,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76岁,行业分布出现了社会治理、金融、城市勘测、媒体主持等前三届杭州工匠未涉及的领域,以及机器人制造、模具设计、孤残儿童护理、草莓种植、木版水印等前三届杭州工匠未涉及的工种岗位。当新型产业领域工匠与传统工艺美术领域工匠齐聚,杭州这座城市便焕发出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美。
面对日趋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新挑战,大到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企业,能否在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越来越取决于广大劳动者的素质。杭州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动技术创新,需要“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并行不悖、相辅相成。没有“创新精神”迈不开步子,而没有“工匠精神”就走不长远。杭州是创新活力之城,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以各行各业脱颖而出的“杭州工匠”为榜样,当好“工匠精神”的传承者,做到“两条腿”走路,让整个城市潜力无限、后劲十足。
一个人成才,或许源于个人的才干和勤奋;一大批人成才,则必然有着适宜成长的环境。近年来,杭州在塑造工匠群像、礼赞工匠精神上下了不少功夫。从2019年起,杭州每年的9月26日设立为“工匠日”。9月16日,全国首座抗疫群英像在杭州市劳模工匠文化公园(杭州城西休闲公园)揭幕。第二个“工匠日”,杭州工运史资料陈列室暨劳模工匠展示厅开馆,通过图片、实物、还原场景、幻影成像等表现形式,再现杭州工运历史、展示杭州工运文化。这些都进一步提升了工匠的社会地位,让广大市民深刻感受到“最牛的红人是工匠”,形成全社会尊崇工匠的社会风气,让更多的年轻人不是四处张望追逐风口,而是埋下头、沉下心来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用双手奋斗出自己的幸福。
怀揣拏云志,功成在匠心。工匠精神不只是产业发展的需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离不开一颗匠心。杭州要展示“重要窗口”头雁风采,全方位全过程都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不仅要先行先试、率先突破,而且要做到最好、做好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