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良渚宣言”读到什么

2020-11-06 10:56:31

2020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日前在杭州召开。大会发布了《良渚宣言》,聚焦“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传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从“延续历史文脉、体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遵循”“深化合作与交流互鉴”“公众参与”五个层面作出阐述;这既是宣言书,更是路径图,对今后一个时期世遗保护与城市转型发展,无疑有着较强指导意义。

这其中,无论是“延续历史文脉、体现生态文明是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的重要内涵”,还是“强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保护利用与城市创新发展重要路径”等,深切点明了世遗保护与城市发展两者之间关系:城市要转型发展,历史文脉“根”与“魂”不能丢。保护和利用好世界遗产,才能反哺城市,造福市民公众,从而提供源源不断历史文化养分,共享遗产保护红利。

毋庸讳言,在世界遗产保护上,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短视”倾向,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甚至过度商业化,把文化遗产当“摇钱树”,以保护之名行破坏之实。在这方面,杭州做法对照鲜明、值得肯定。从当年西湖免费开放,到不久前提升推进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去景区化”,做法的递进,一以贯之的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坚定不移推进还湖于民、还园于民、还景于民。正如《宣言》所强调,“公众参与是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传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努力扩大城市公众参与,就是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让市民公众共享文化遗产保护红利。要让城市与文化遗产和谐互动,互为依托,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让人民群众成为美好山水的“主人”而不是“过客”,让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美美与共,扮靓宜游宜业宜居的“三宜一体”。

推动遗产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利用好“全人类普遍价值文化和自然遗产”,更要创新方法和手段。身处数字时代,“数字化”正是这样一项“利器”。纵观国内外,像巴黎圣母院的建筑数字档案,国内的“数字敦煌”等,好经验好做法值得借鉴。而就在此次年会上,“良渚古城遗址遗产大脑”同期发布,可以视作数字手段集大成,依托于这个“数字大脑”,从各个层面对遗产保护实时预警监测,动态监管,甚至可以细到区域内自然环境降雨量、温湿度、气压、风速、空气质量指数……在杭州推进遗产数字保护利用上,良渚堪为范例。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以《良渚宣言》发布为起点,悉心推动世界遗产更高水平保护和利用,杭州有能力、也有必要创造更多好的经验做法,让文明永存,让文化永续,从而造福市民公众乃至全人类。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评论员 涂建敏 编辑:吴阳杰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