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走过12年:从“春雷”到秋实
第12个“双11”落下帷幕。2020年天猫“双11”总成交额达4982亿元,订单创建峰值达58.3万笔/秒,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产业带工厂在“双11”期间收获颇丰,展现出中国工厂直面挑战、重回增长的顽强韧性。公开数据显示,从11月1日到11日,来自全国2000个产业带的120万商家、30万个外贸工厂全面参与到天猫“双11”,共有105个产业带成交额过亿元,超过10亿元成交额的产业带有10个。浙江、广东、江苏、福建的数字化标杆产业带示范效应显著,成交额大幅领跑全国。
回看9个月前,据全国中小企业协会对6422家中小企业的调研显示:近40%处于完全停顿状态,超半数断货,海外订单同比下降70%。如今,产业带与企业不仅挺过来了,还反哺了“双11”,成为“双11”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成为了新品牌中的重要一员。
一切的一切,来自于全国上下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疫情控制得力,政策扶持给力,平台提供助力,企业各自努力,市场形成合力。说到“政策扶持给力”,很容易就想到杭州的“1+12”惠企政策;而说到“平台提供助力”,则不能不提到阿里巴巴这个集聚了无数中小企业、中小商家的大平台,以及它4月开始启动的“春雷计划”,该计划通过稳外贸、转内销、产业带数字化转型等措施,和身陷困境的中小企业一起寻找突围方向。
未来,所有的商业要素都将全面走向数字化,“春雷计划”就是针对中小企业和中小商家的产业带数字化升级。所谓产业带数字化,即“互联网+产业带”模式。互联网和产业带,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深化,其中,前者对后者的推动更为重要。具体而言,就是着力于实现“业务的数字化”,使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供给者——中小企业或中小商家,在新型数字化商业环境中发展出新的业务(商业模式)和新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来说,数字化的价值是全领域、全流程、全方位的,是要对企业的人、货、场的整体重构。
产业带数字化,宏观层面加速了传统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微观层面使供给侧得以优化,给不同产业、不同层级的商家带来了新的增长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以往产业带形成依靠的是国家层面的产业政策与地方政府具体落实之结合,而互联网背景下,产业带形塑增加了“电商生态系统支持”这个选项。
今年“双11”的各项数据充分说明,需求端的消费潜力正在通过产业带数字化进程有效转化为供给侧的增长动能,让深耕中国制造的上游工厂获得新的增长红利。毫无疑问,在国内外双循环互促、新消费全面复苏的新形势下,数字化转型成为产业带工厂增长的新引擎。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这一场元气淋漓的“双11”,仿佛从春天就开始了。众“力”迸发,“春雷”秋实,助力中国产业带数字化升级,使广大中小企业和中小商家走出疫情阴霾、全面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