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责任,监督是良药

2020-11-18 14:55:53

“村里十多个项目要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完工,事赶人急,就怕流程不规范造成廉政风险,心里压力很大。”这是临安区昌化镇后营村在这次换届选举中以90%的支持率当选为村书记、主任的张兴忠上任后的深切感受。既要“干好事”,又要“不出事”,这既是张兴忠所遇到的问题,也是“一肩挑”给村社“带头人”的一个重要课题。

众所周知,这次村社组织换届既是从基层治理的重大部署中定位,又是从“重要窗口”的建设中落子布局,意义是深远的。这次村社换届的亮点是村社组织的任期从3年延长至5年,村社组织的书记、主任“一肩挑”。任期延长是为了让公共管理“末梢”更具稳定性,优质卓越的村社干部队伍卸下了“三年要干大成绩”的心理包袱,有助于沉下心干事业、埋下头惠民生,追求可持续的回报。而实行“一肩挑”,从体制上实现了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强化了领导效能;从制度上促进了村“两委”班子的协调运转;从操作上降低了村级组织的运作成本,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整体功能。由此可见,这次换届选举的重点在于选出“讲忠诚、敢担当、树公道、勤为民、守清廉、知忧患”的村社好班子,选出锐意进取、敢打必胜、德才兼备的村社“当家人”和群众“贴心人”。而其中的关键又是选出组织所需、人民所盼的“一把手”。

而村社“一把手”张兴忠上任后既要“干好事”,又要“不出事”;同时还要“挑”得住,更要“走”得稳,着实是“张兴忠们”在村社组织管理体制变化后,所面临的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重要课题。

要完成这一课题,首先要求村社“一把手”必须时刻铭记“权力是责任”。“一肩挑”制度的推出,权力相对集中,容易产生大权独揽、唯我独尊的思想。同时,村社主职干部手中握有的“资源”也多起来了,客观上为滋生腐败、滥用权力等现象的发生提供了新的条件,很可能产生村干部滥用权力和“一个人说了算”的问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组织间的相互约束力。而权力姓“公”,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一些党员干部却把权力当成了自己的“私器”,认为自己既然握住了权力,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显然,这样的权力观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村社“一把手”必须意识到,权力是群众赋予干部更好地服务于群众的一种工具,出发点必须是以人民为中心,最终的落脚点也应该是一切为了群众。只有全心全意地将“权力”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经济社会、服务于建设“重要窗口”,“权力”才会百分百地转换为一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资源”。因此,村社“一把手”必须确立正确的权力观,在灵魂深处时时谨记权力是“责任”而不是“私器”。

其次,要求村社“一把手”必须时刻铭记“监督是良药”。众所熟知的毛泽东与黄炎培谈“历史周期率”一事,这是对监督的最深理解。其实,监督是一剂良药,虽然喝到嘴里有点苦,但到心里是甜的。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党员干部不愿接受监督,把监督认为是组织上不信任,把群众监督看作是同自己“过不去”,感到“丢面子”“丢威信”;有的党员干部不敢监督,监督下级怕丢“选票”、监督同级怕伤“和气”、监督上级怕穿“小鞋”。实际上监督是对党员干部的一种爱护,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腐败案件,从“好干部”沦为“阶下囚”,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小节到大错的过程。如果监督严格一些,及时拉他们一把,也不至于使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直至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监督是一剂保持党员干部政治生命体征正常的良药。

一些试点村社组织在换届后,积极从制度上跟进监督机制。昌化镇党委、纪委编印《昌化镇村级组织运行规范》手册,发放到每一个村级组织,并组织新一届村干部开展全员培训。余杭区在“一肩挑”全面施行后,探索建立“党内民主决策、党外民主监督”的机制。富阳区万市镇党委推行组团联村“核议”制,即村“一把手”统筹行政村全面事务,但不直接经手工程项目和资金款项,涉及工程、财务等事务原则上由村委会副主任分管。这些监督举措的出台,让村里的“一把手”,办事更有底气。而这底气,就是靠“规矩”用权!这样一想,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既上“紧箍咒”、又给“能量棒”,从而确保了村社新一届班子的行稳致远。

这次村社组织管理体制的调整是一次新的整队,是基层治理的再深化。它呼唤创新实践,因为只有跋山涉水者,才能真切感受山川的壮丽;只有奋力攀登者,才能亲眼目睹最美的日出。

来源:富阳日报 作者:顾俊民 编辑:郑海云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