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外貌带来的“红利”看得太重

2020-12-03 10:47:27

“我长得好看吗?”

仔细端详镜子,看着里头那个“自己”,大概很少有人会肯定地说“好看”。

有媒体曾经做过调查,在两万多份有效问卷中,只有1%的人表示对自己的外貌非常满意;不满意的占了35%;非常不满意占了4%。还有33%的人觉得不好说,就是不敢说自己真的好看,但也不能说自己不好看,就马马虎虎凑凑合合。

这个结果很正常,问题在于如何看待并对待这个结果。

赵薇执导的短片《魔镜》一上线,直接冲到热搜榜首,核心就是“容貌焦虑”。片中女演员齐溪扮演一位对自己的容貌极度自卑的女孩,通过独白剖析内心的焦虑,至最后的自我和解。

片中有一段独白:“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美的标准是什么?谁定义了这样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又是为谁定义的?最为包容广阔的美,变得狭窄单调。”

A4腰、天鹅臂、锁骨放硬币。巴掌脸、网红鼻、魔鬼腰臀比。美颜效果疯狂拉长的“腿精”、P得鞋比头还长的“街拍”。

美,变得越来越苛刻,越来越模式化。在这样的审美标准之下,体重、毛孔、黑眼圈等几乎人人都有的身体特征,被广告、媒体、时尚杂志当做“身体缺陷”。它们贩卖着“容貌焦虑”,一边360度无死角地向你宣传着“美=牛奶肌肤+没有毛孔+竹竿身材……”,一边宣扬着“颜值即正义”,“你长得好看说什么都对”。

在狂轰滥炸、潜移默化中,我们对外貌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可避免地步入集体焦虑,想尽办法提高颜值。或是求购各类昂贵的护肤品,或是求助于层出不穷的医美手段,甚至不惜“大动刀子”。

然而,容貌对一个人的加成,真的这么“法力无边”吗?任何一个人要真正赢得他人的喜爱,一定是“始于外貌、敬于才华、合于性格、终于人品”。好看的皮囊千千万,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不得不否认,颜值是一张便捷的通行证,却不能护佑你获得幸福或成功。

如果一个人不认可自己,认可的只是别人认可的那张脸、那双腿,他(她)的幸福感如同泡沫,轻易幻灭。我们发现,大多数整容的人会走上“不归路”,今天整了眼睛,发现嘴唇不好看;整了嘴唇,发现鼻子不够高……于是,越整越多,进入“恶性循环”。

这就是因为这类人缺乏强大的内心,他们始终不接纳自己,只想迎合广告、影视投射的那个“审美标准”,最终不光疯狂砸钱,还摧毁精神世界、摧残身体健康。

不错,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觉得自己不够好看,可以用化妆、打扮甚至整容去弥补。但是,一定要适可而止,不要把外貌带来的便捷和红利看得太重。“我要变得更美”,这个念头一产生就是焦虑了。焦虑,是一种心理疾病,得治。

来源:富阳日报 作者:何芳芳 编辑:郑海云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