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微信群的正确打开方式

2020-12-11 08:18:27

滨江区教育局日前推出《滨江区学校班级微信群公约(试行稿)》。全部十二则条款,分作家长篇和教师篇。其中,有“希望家长能够遵守公序良俗、遵守班级规则、表达理性诉求、理解老师的忙碌、欣赏他人孩子、把控交流时间”等6条约定;对教师,则提出“约定班级规则、发布合理信息、进行多元评价、分清作业边界、坚持理性沟通、维护网络纯洁”等6条约定。央视“新闻周刊”栏目日前为此点赞,认为这是对家校良性沟通的“拨乱反正”。

滨江这个群公约为何甫推出就广受欢迎,乃至引得央视点赞?一个很重要原因就在于切中社会关切,初步厘清了家校之间任务边界,给出了家长群“正确打开方式”:一方面,力促回归教师本位,不得将分内工作转嫁给家长;另一方面,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家长也不能当“甩手掌柜”,将家庭教育之责一股脑儿推给校方。一言以蔽之,现代教育本身就是家校合力结果。作为家校日常重要沟通工具之一,家长群只有回归用法本位,才能承担起家校共育重任。

一段时间来,小小一个家长群,为何引发公众关切,甚至成众矢之的?恐怕就与这种“不正确打开方式”有关。一些家长群成了作业群、“马屁群”、压力群。另一方面,群里晒儿有之,攀比亦有之。从“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的网络调侃,到江苏家长“怒而退群”,事例虽属个别,但问题却不能不正视。毋庸讳言,家长群的“异化”,某种程度上与教育焦虑有关,也来自对“家校共育”理解出了偏差,无法做到各负其责、相向而行。

当然了,要让家长群风清气正,仅靠《公约》倡导是不够的,更有赖于制度为保障。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颇值得一说的,是对“落实家访制”的重提,这几乎是这一代中年家长的温情回忆。这亦可视作规范“家校共育”之总纲,既赋予“家校共育”内涵特质,也不失为对家校沟通的纠偏与回归。说白了,任何一种即时社交工具,无论怎样方便快捷,如果脱离温情一面,这本身就偏离了沟通的初衷。事实上,规范家长群,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早已三令五申,比如,明确“教师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学校不得在家长群里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通过打卡提交文化学科作业”等。就在昨天,针对“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再度重申,“发现一起,严查一起。”最大程度上发挥《公约》效率,关键还在于把现有规章制度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小小家长群,也是教育众生相之映射。告别家长群的“不正确打开方式”,以遏止“家长作业”等怪象为着力,亦要避免落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窠臼,这就必须持续不断将教育改革引向深入。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评论员 涂建敏 编辑:吴阳杰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