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刷脸取纸 如此“智治”遭吐槽

2020-12-15 08:05:02

近日,广东东莞公厕取纸靠人脸识别引发关注,舆论担忧个人信息会被泄露。12月6日,东莞城管发布通报称,因防止纸巾被浪费而采用了人脸识别照相免费取纸的设备,经查该设备并没有网络功能模块,而拍摄到的用户照片也会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删除。

此次,东莞公厕刷脸出纸张,又一次将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再次拷问城市的智慧治理之道。

政府部门为便于城市管理,采集的个人生物信息,是否合法又有无必要呢?据公开报道显示,今年3月份,清华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劳东燕曾为物业刷脸门禁做过一番抗争,并且维权成功。10月以来,继一男子“戴头盔逛售楼处”事件后,天津、南京、杭州、徐州等在内的多地就人脸识别滥用出台了相应的政策。10月2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及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10月26日,国内首部对小区人脸识别作出规范的《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11月20日,“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一审判决,经营者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处理问题仍受到争议。12月1日,针对App采集个人信息,国家网信办发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38类常见类型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将于2021年1月1日实施的《民法典》明确了自然人的姓名、生物识别信息的使用原则和条件。

整体看来,有关事件和法律法规推动舆论表明任何单位,包括公权力部门都没有权利收集人脸信息,收集个人敏感信息就需要征求当事人同意,要有明确的法律授权。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采集最为敏感,政府部门理应“以身作则”保护好用户信息。在当前滥用成为趋势的情况下,亟需呼吁相关地方和部门加强保护公民隐私的意识,不能为了管理的便利性而牺牲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而个人也需增强信息保护意识。对于“人脸识别”的使用,除了法律法规明确授权的“强认证”场景,比如公共安全、金融支付等,凡是发现有“滥用”嫌疑的,都应该及时大声说“不”。

目前,东莞城管表示,已协调终止使用该设备,改为常规方式免费向市民提供纸巾,同时对本次事件中给市民带来的不适深表歉意。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希望各地政府部门就民众个人生物信息保护,跨前一步,以更加积极的作为来体现城市管理者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社会评论员 陈佳杰 编辑:郑海云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