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网

2020-12-15 08:05:29

萧山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早已达到小康社会标准,人们精神富有、生活富裕。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而因大病、自然灾害、事故等各种意外因素,或许会导致原本的小康之家出现生活困难甚至返贫致贫。如何筑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网,实行精准救助,考量着萧山贯彻落实“让困难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两不愁三保障”的执行力。

社会救助作为一项兜底性民生保障制度,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不断提高社会救助规范化精准化水平,萧山进行了大胆探索,积累了成功经验。

坚持政府主导,抓实社会救助工作。构建了政府主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不遗余力筑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网,使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八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落地。

创新方式方法,扩大社会救助成果。近年来,区民政局联合区慈善总会推出“爱心·童心·心联心”医疗救助项目、“老模帮助困难老模”助困项目、“金秋圆梦”助学项目、“幸福在夕阳”助老项目、“爱心轮椅”助残项目、环卫工人“慈善年夜饭”项目等,全区每年用于各类社会救助的慈善资金达6000多万元,累计资助善款达10.5亿元。2019年在靖江街道建立扶贫助残电商培训基地,计划3年培训200名贫困残疾人,帮助他们实现自食其力。今年实施的书房、卧房、厨房“爱心三房”改造项目,惠及174户困难家庭。

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鼓励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设立帮扶项目、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不断扩大社会救助参与面。2016年建立全区首个慈善精准扶贫基地,当地蔬菜合作社出地,慈善总会出资建设蔬菜大棚,贫困家庭出劳力,合作社负责销售,其中有4户贫困家庭在基地年均收入超过5万元。2017年至今,萧山连续四年举办公益创投大赛,共扶持关爱困境儿童项目、独居老人生活照护项目、困难群众脱贫技能培训项目等公益项目217个,累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

社会救助是最基础最根本的社会保障,是困难群众生存的最后一道防线。筑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网,让困难群众“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这是我们的责任、担当和使命。如今又到年终岁末,当务之急,要在摸清困难群众底数的基础上,落实好救助措施,开展精准施救,帮助困难对象渡过难关,让每一位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萧山的大爱。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李家连 编辑:郑海云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