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从来不比“谁花得多”

2020-12-15 10:29:43

12月14日,中国足协酝酿许久的降薪政策终于落地。明年联赛新政实施后,中超俱乐部的总支出和球员收入,平均下降幅度将在50%左右。消息一出,有网友拍手叫好,认为限薪有利于改善联赛生态,为浮躁的业态“去一去火”;也有反对者担忧:严格的财政政策会不会导致中超的吸引力与竞技水平降低?

从大的历史背景来看,降薪势在必然。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超联赛一度上演资本的狂欢。部分俱乐部砸下重金请来明星球员与世界名帅,甚至敢于和欧洲足球五大联赛豪门竞逐转会目标。巨鳄入场让中超联赛吸引了世界球迷的目光,也带来了巨大的泡沫。

据报道,一支中乙球队每年的投入一度高达3000万元,而10年前这笔资金足以养活一支中超球队。在水涨船高的资金压力下,越来越多投资人不堪重负。加之今年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的重创,对各支球队的母公司、赞助商都造成不小的影响。2020年5月中国足协公布的职业联赛准入名单中,有17家俱乐部被取消了“番号”。现实已经敲响了警钟:进一步收紧财政政策,实行更严的限薪政策,是中超乃至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必经之路。

降薪政策会让中超的优秀球员流失,进而影响中国足球的精彩程度吗?其实不然。虽然从短期来看,降薪可能会导致一些大牌外教、大牌外援甚至优秀的国内球员转投别国联赛,但从长远来看,这是对整个中国足球生态有益的事情。比如:建立更科学的投资人政策、提高俱乐部自身的造血功能、完善球员权利保障等。事实上,竞技体育从来不是比“谁花得多”,而是比“谁用得巧”,关键是谁能在有限开支范围内调动起球员最大积极性、挖掘出球队的最大潜能。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调低薪酬确实是球员们心里的“阵痛”。但这绝不意味着倒退和衰败,而是中国足球重整山河、走上良性发展道路的良好开端。在更远的未来,中国足球走向哪里,球员们的收入是高是低,其实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江帆 编辑:郑海云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