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之余更要普及急救
近日,一则寻人帖引发网友热议,山东聊城高中生小谭在餐馆吃饭时被异物卡喉,一名女子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帮他脱困,随后悄然离开。事情发生后,小谭的家长走街串巷寻找救命恩人。一周后,终于找到了这位“女侠”——曾在医院做了15年护士的卢女士。
为优秀又低调的卢女士点赞之余,公众纷纷呼吁普通人也应该学习一些急救知识和方法。如果类似的“完美急救”不能得到有效普及,一旦遇到突发状况当事人会很危险。以小谭为例,被食物卡住喉咙后去洗手间打算把东西咳出来,但没有成功。同学拍打他的后背,也没起明显效果。一群人围着小谭,不知所措,情况十分危急。素不相识的卢女士起身简单询问几句后,仅用了1分16秒就帮助小谭将异物吐了出来。
意外伤害和猝死发生后的前10分钟,对伤病员进行以包扎止血、心肺复苏等为主的紧急救治,常可挽救其生命,即所谓的“白金10分钟”。然而,我国的大多数公众并不具有最基本的急救技能。相比发达国家30%-40%的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我国急救技能普及率不到1%。面对突发状况,很多人不敢救、不会救,以至于白白地失去“黄金”抢救时机。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于急救知识的普及宣传越来越重视。最近,教育部明确要求将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将急救知识纳入基础教育相关课程,掌握常见突发事件和伤害的应急处置方法,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明确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等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
多一人会急救,就多一分生的希望。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要“从娃娃抓起”,全社会都需要切实行动起来。全网寻找救命恩人固然令人感动,但更期待全民学会“教科书”式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