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不出校门”易 “不进家门”难

2021-02-09 12:13:44

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日前召开,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会上表示,要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学生睡眠将纳入考核。

对陈部长的上述表态,当然要举双手赞成。但同时心情也很复杂,毕竟“减负”,从中央到地方也已喊了20多年,出台过不少政策,却一直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1999年6月,中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行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2000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提出了7条举措;2013年8月,教育部又就《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公开征求意见;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对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多方提出30条措施,进一步明确并强化各方职责。如果把这些文件出台的时间抹掉,都像新出炉的一样。

减负7条、减负10条、减负30条,不可谓不具体、不严厉,却又难以落到实处,问题在哪里?绝不应简单地归结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应试教育”之害人所共知,但就像长假出游人人抱怨路堵一样,都只寄望于别人待在家里,自己仍然要开车出来;上职校也可以实现人生的成功,但这样的机会最好留给别人,自家的孩子还是要去考名校的。而社会的现实则又告诉我们,文凭是孩子走向社会最重要的通行证,而文凭与文凭之间等级森严,等级低了,有些门你就进不去。

“闻鸡起舞”这个成语脍炙人口,说的是东晋的祖逖和刘琨两位青年才俊,半夜一听到鸡叫,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但还有一个成语与闻鸡起舞的故事密切相关:“枕戈待旦”——刘琨有次给家人写信说,“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耳!”什么意思呢?刘琨是担心祖逖早起,打马奔赴战场、杀敌立功,自己就没机会了。不解衣服、枕着兵器睡觉、时刻处于戒备状态,睡眠质量一定也不会好。

为什么要说这个故事?我想说的是,教育部要求作业“不出校门”容易,“不进家门”很难。未必没有家长动心思:谁能保准其他家长都听话,说不定正趁这个时候弯道超车呢,你歇一歇,可能马上就会被远远甩在后面,谁敢冒这个险?“人同此心”那就坏了,就会纷纷给自己孩子开小灶加餐;社会上那么多培训机构,固然助推了应试教育,但某种意义上也是教育资源的补充,总不能一刀切全都关停了。总有一些地方,不是监管的长鞭所能够到的,难,就难在这里。

归根结底,作业“不出校门”的问题,终究要遭遇应试教育背景下的社会现实,需要源头治理与综合治理。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翟春阳 编辑:吴阳杰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