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打开中华文明历史的“盲盒”

2021-03-23 08:27:52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3月20日,在成都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借助于网络传播,这一次的三星堆考古呈现出两个“考古场域”。其一当然是实体的考古发掘现场,其二则是网络空间的公众“围观”。央视融媒体矩阵启动重量级现场直播,封面新闻以3D还原三星堆全新发掘;四川日报官微还转发歌手大张伟的“我怎么这么好看”,以诙谐的说唱方式,直接让三星堆文物“唱”起了电音;自媒体的各种热络转发,让三星堆文化直冲热搜。

公众“围观”三星堆考古,“看点”在哪?首先,从分布地域看,这丰富和深化了对三星堆文化的认识,有助于加深对于成都平原与其周边地区文化关系的认知;其次,从文明源流看,更加充分诠释古蜀文明、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更加雄辩地以实物印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和发展脉络、灿烂成就。三星堆文化源自古蜀国,它是全中国的,也是全人类全世界的。这次考古发现的重大推进,有助于在更宽阔的时空框架内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有助于解决“祭祀坑”性质、文化内涵、断代研究等关键性的问题。

科学考古,无论早期和较早期对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还是近年来对良渚文化的发掘,无不是站在前人肩膀上。三星堆文化亦是如此,三星堆文化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20世纪20年代,遗址第一批300多件玉石器被意外发现;1986年,三星堆遗址发现1、2号“祭祀坑”。而这一次,考古团队更是建设考古发掘舱、集成发掘平台、多功能发掘操作系统,配置现场应急保护与分析检测设备,搭建信息平台对文物数据、影像资料、环境监控数据全面记录和科学管理,从而以数字赋能、科技助力,实现课题预设、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刷新了中国科学考古新高度。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围观三星堆考古,公众看的绝非奇珍异宝的“热闹”而是历史文化的“门道”;当一个个历史的“盲盒”被打开,公众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历史的厚重,更有民族自豪、文化自信。公众对于中华文明探源的热情,必将激励考古工作者以及相关学科,不断打开更多的中华文明历史的“盲盒”。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涂建敏 编辑:吴阳杰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