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牢“环境共同体”意识

2021-03-24 15:53:18

环境整治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党就把组织军民开展群众卫生运动、搞好卫生防病工作,当作关系革命成败的一件大事来抓。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迈入21世纪20年代,我们的聚焦点本应更多地放到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去,现实却还是在花大量的人力、物力与环境卫生作斗争——会议年年开、督查月月有、工作天天干,成果时好时坏、反反复复,与我们向往的“整洁有序、温馨文明”相差甚远。

为什么环境整治会成为一个“顽疾”?仔细分析后发现,成因并不复杂:自然天气如狂风暴雨形成洪水、堆积落叶、掀起沙尘,产业结构如早期造纸企业产生烟尘积灰,城市发展如工程建设引起扬尘满地、汽车尾气产生PM2.5。这些有的是不可抗力,只能默默承受;有的是发展阵痛,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中。

刨去以上,剩下的就是人为因素——随手扔下的包装袋、随地吐下的一口痰、随意摆放在公共场所的私人物品,屡禁不止、终而复始。这些不文明习惯的背后,“根子”在于“环境共同体”意识的缺失。

缺乏“环境共同体”意识,在党员干部身上突出表现为“一把手”症状,工作推进高度依赖党政机关、乡镇(街道)、村(社)“一把手”的重视程度。当“一把手”重视这项工作,责任层层压实、通报考核跟上,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天蓝水清近在眼前;当“一把手”重心转移,卫生状况迅速反弹,黄土高坡卷土重来。

缺乏“环境共同体”意识,在普通市民身上突出表现为“三种人”心态。第一种是“纳税人”心态,认为已经按照规定缴纳税费,为环境卫生付出相应维护成本。第二种是“过路人”心态,认为公共空间不等同于自己家庭,大环境脏乱差不影响个人生活品质。第三种是“旁观者”心态,认为别人破坏环境的行为,与己无关、高高挂起。

然而,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仅环境卫生是个人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个人自身行为也是构成周边环境的一部分。随手扔下的一张纸、随地吐下的一口痰,当下看来或许并不会影响你的生活,却很可能在周边环境引起“蝴蝶效应”,最终威胁家人和自己的健康。

少扔一张纸、少吐一口痰,作为城市的主人,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环境共同体”意识,打造“最清洁城区”,还要从自身做起,维护好共同居住的环境。

来源:富阳日报 作者:千里草 编辑:郑海云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