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不是支持国货的正确方式
近段时间,部分国产运动鞋的价格突然大幅度上涨,偏离了正常的波动范围。在有的网络平台上,部分国产运动鞋价格比企业的正式售价高出数十倍。“炒鞋”的风潮令人错愕。
消费者们因此用脚投票,抵制个别外国品牌转而购买国产运动鞋,这本来是正常的市场反应。但是,有的“炒鞋客”抓住了“商机”,人为造成国产运动鞋的供不应求,哄抬国产运动鞋价格,已经完全不符合市场规律。
“炒鞋”的危害显而易见。鞋价暴涨,短期内来看似乎是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但暴涨后的利润都进入了“炒鞋客”的腰包,长远来看,鞋企可能要承受声誉受损的代价。“炒鞋”之风盛行,对上游企业及末端的消费者均极为不利。
更令人担忧的是,“炒鞋”还存在金融风险。有的网络平台肆意抬高鞋价,甚至还编制了所谓的“鞋价指数”,简直要把运动鞋当成期货来炒作。有的“炒鞋客”和少数消费者通过借贷来炒鞋买鞋,埋下了资金链断裂的隐患。早在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就发布了《警惕“炒鞋”热潮 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简报,认为“炒鞋”行业背后可能存在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只不过,当时“炒鞋”主要涉及进口品牌,而现在的“炒鞋”之风转向了国产品牌。狂热之下,泡沫正在急剧膨胀。
穿在脚上的运动鞋,被一些人强加了金融属性。想穿鞋的人买不到,买到鞋的人不穿。这绝不是支持国货的正确方式。对于这种不符合经济规律的价格震荡乃至存在金融风险的炒作行为,监管部门应当及时介入,对“炒鞋”平台的资金动向密切关注,强化风险提示。对国产鞋企来说,面对消费者的热情,更应当潜心提高产品质量,切不可搞“饥饿营销”参与炒作,避免透支消费者的爱国热情。广大消费者也应当充分认识“炒鞋”蕴藏的巨大风险。毕竟运动鞋是大批量、流水线生产的工业产品,保值能力低,参与“炒鞋”很有可能蒙受经济损失。市场狂热的时候,更需要理性的思考。
鞋子是用来穿的。这股炒作国产运动鞋的歪风,值得警惕,也需要多方形成合力,遏制投机冲动,让真正热爱国产品牌的消费者穿上鞋、穿好鞋,切不可辜负了大众的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