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无止境 华为软造车
从智能手机到智能汽车,时代发展变化真当是快!
4月17日,北汽旗下新能源品牌极狐联合华为,在上海发布首款智能豪华纯电轿车阿尔法S:搭载华为鸿蒙OS操作系统,使用华为麒麟车载芯片;全系列采用华为快充技术,充电10分钟,可续航197公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阿尔法S华为HI版,是首款配置华为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智能电动车,搭载了华为ADS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ADS);起售价为38.89万元,高配版售价42.99万元。
华为第一车,真的来了!“不做噱头!不是PPT!马上量产!”报道配发的上路视频,是非常直观的“路演”:全程由车辆自行判断路况、自己驾驶,还真是看呆网友、刷爆朋友圈:这才是真的无人驾驶!
华为造车,并不是“软硬兼施”,它不去造整车,而是选择软件、铸造“灵魂”——我称之为“软造车”。硬件部分,就是“造车狂人”李书福所言的“四个轮子、两个沙发、一个铁壳子”部分,由现有汽车厂来打造。这样的“软硬联手”“强强联合”,就能以最快速度量产。
当下的新能源汽车赛道越来越拥挤,在竞争越发激烈的情形中,让新能源汽车不断智能化,尤其是驾驶自动化、无人化,是关键一招。有着雄厚的技术基础,华为不仅在同一条赛道上能够先发制人,而且可以去追赶跑在最前头的特斯拉。毕竟造车是马拉松比赛而不是百米赛跑,如果技术好、后劲足,不断“加油”(其实不是加“油”),追上甚至胜出不是不可能。当年的华为手机,不就是那样不断追追追,从而追上去的吗?
与特斯拉相比,华为一出手就是“王炸”!在无人驾驶系统技术领域两大方向、两条路线中,特斯拉主导的是“视觉识别”,华为主导的是“激光雷达识别”,显然后者更好更高端。
“视觉识别”的方法,就是给汽车安装大量的摄像头和传感器,“鹰眼看物”,引导汽车自动规避障碍,实现无人自动驾驶。“激光雷达识别”的方法,则是利用毫米波的电子信号,依靠物体反射成像,进行识别。“视觉识别”成本低,但摄像头必然会到受光线、天气等等的影响,暗了看不清,雾天看不透,晚上小路行车,暗处并无东西却可能识别出有行人,出现所谓“幽灵现象”。而采用“激光雷达识别”,就完全可以规避这些问题。像华为HI版就搭载了3个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3个超声波雷达……只是制造成本略高一些而已。
华为的研发眼光、创新能力非同一般,他们早在两年前就在武汉成立了一个光电技术研究中心,组织了一个庞大的万人团队,致力于研发激光雷达技术,最终实现了全新突破,而且成品的价格直接“腰斩”,震惊了一众业内人士。这被誉为“继5G之后,华为又在自动驾驶雷达预警系统领域走在了全世界的最前沿”。研发肯投入,华为才能尝到新甜头。相比之下,有些新能源车企,只是“赶造车的时髦,领政府的补贴,玩风投的钞票”,弄得“扯淡的事很专业,专业的事很扯淡”,结果就是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