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出圈”

2021-06-15 08:30:00

外在环境越是变化,文化传统越需坚守,只有这样传统方为传统。但传统也不是死水、不是静物,要主动适应变化,创新表现方式,注入时代气质。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

端午,中国人最有代表性的节日,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民本情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刚毅,“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高尚品格,如同黄钟大吕穿越时间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

端午节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厚重的历史文化,还塑造着影响至深的文化自信。在古人眼里,端午是“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的动人景致,也是“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传统民俗。在现代人眼中,端午是“船争先后渡,岸激去来波”的龙舟竞速,也是“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的美味大餐。端午期间,杭州清河坊有“传统演艺”“陆上龙舟赛”“打卡清河坊”等活动,龙坞茶镇有投壶、打蛟龙、民俗市集、民俗体验、汉服走秀等民俗“大餐”,外桐坞村还原了一场古诗画中的端午盛宴……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端午节日内涵,也表达了人们寄情言志的良好祝愿。这样“正确打开方式”不只是与公众简单互动,而是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人蒸腾的生活,与公众的日常生活变“黏稠”,获得全新的生命力。

除了参与体验端午节日的仪式感,更重要的是要创新方式讲好节日故事,激活蕴藏在节日中的文化基因。端午期间,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开场水下中国舞《祈》“出圈”了。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水随舞动,衣袂翩跹。舞者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受到网友盛赞。水下演员何灏浩发文说:“一直特别喜欢我们的传统文化,能以一技之长还原千年前的中华精粹是我的荣幸。”

外在环境越是变化,文化传统越需坚守,只有这样,传统方为传统。但传统也不是死水、不是静物,要主动适应变化,创新表现方式,注入时代气质。中国舞《祈》以守正创新打通了传统文化传承的“任督二脉”,这也说明文化自信,前提是文化自觉,关键是文化创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传统文化不只与古人有关,更与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有关。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文化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灵,为一代代人提供滋养和精神慰藉。

文化恰似长河,不舍昼夜、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000余年的历史,还有很多待我们挖掘,期待下一个“出圈”的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郑莉娜 编辑:吴阳杰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