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热”:升腾自信,传递豪情
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即将满一周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与3位航天员进行了发射以来的首次“天地通话”。整理一新的天和核心舱、航天员的太空生活细节以及后续即将实施的出舱活动,再次引来网友热心围观。关注、讨论、科普、研究,全社会的“航天热”热度居高不下。
怎么刷牙洗澡?为什么要带“自行车”上天?吃完的苹果核扔在哪里?水循环如何实现?120种食物包里有些啥?……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的生活,引发一连串的问号,网民堪比“亲妈粉”,为“顶流天团”的航天生活操碎了心。借由好奇心,高大上干货知识和爱国自豪感牵引而出。
除了一般操作外还有更用心的“特殊”操作——为孩子做出“水火箭”的浙江安吉科学老师,这次用饮料瓶、竹签、塑料卡片、小木块等搭建了一个天宫模型,讲解起航天知识得心应手。国家重大航天项目科学家团队在高校的讲座,也引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而全新的神舟十二号系列周边产品,在网络上早已卖断货。
“航天热”背后,涌动着属于中国人的航天自信,是大国综合实力的强力认证。从“一穷二白”到跃升为“太空俱乐部第三位成员”,航天事业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智慧与血汗。曾经被国际空间站拒之门外,如今“天宫”集现代科技之大成帅气登场,发射、返回、测控、环境控制等每一环节都充满独家技术,电推进技术、空间站机械臂等创新,把科幻变成了现实。“燃爆”了的航天事业切切实实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关技术成果正无声无息地改变着普通人的生活。也正因此,网友称追中国航天发展史“比爽剧还爽”。
“航天热”向外释放着深远的国际影响力,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不仅在国内,“航天热”还火到了国外,海外视频网站上讲解中国航天知识的科普视频越来越多,例如科普被牛津词典收录的新词“Taikonaut”为什么专指中国航天员的博文下,海外博主发出了“是时候学习中文了”的赞叹。事实上,欧空局的3名外国航天员正在抓紧时间学中文,以争取今后登上天宫空间站,与中国航天开展合作交流。中国航天,尽显大视野、大格局、大胸襟。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有个故事讲的就是,从天而降的航天员如同流星神迹,带给大地曙光希望,寓意颇深。从2003年杨利伟完成第一次“太空之旅”,到2013年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的第一次授课,到此次“筑梦天宫”,航天事业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亮相展示,都会引发潮水般的关注。这种特殊的方式,给祖国江山的角角落落、给亿万人民的内心,送去火种——探索太空的火种、助推中国科技发展的火种、人类不断超越自身的火种。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任务繁重、挑战更加艰巨,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在新起点上迎接新挑战。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在团结奋进、勇攀高峰的“航天精神”指引下,无数人正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相融合,“航天热”升腾着独一份的骄傲自信,传递着同一种的奋进豪情,热在当下,功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