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不得强制”划定暑期托管边界
教育部官网日前发文,明确支持开展暑期托管!在《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除提出“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工作”的同时,也强调“两个不得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志愿参与,不得强制;主要面向确有需求的家庭和学生,并由家长学生自愿选择参加,不得强制。”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积极探索暑期托管服务,切实解决“孩子去哪儿”难题,受到各界普遍欢迎。早于2018年,杭州把学后托管服务纳入“十大民生实事”,这无疑是以公共体系建设完善托管服务有力尝试。而探索暑期托管,杭州钱塘区已连续5年开办寒暑期托管班;其余,宁波北仑、金华婺城等地,或依托乡镇街道,或采取教育局联合关工委、团委、乡镇街道乃至总工会等,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进行了创新。可以说,当下暑期托管公共服务建设,正在“破题”之中。
也要看到,进一步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既要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也要防范过程中变味走偏。也因此,教育部这个文件,来得及时,切中关切——“两个不得强制”既是底线,也是保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让这项探索实践行稳致远,首先就必须夯实边界。一方面,托管要办好,更不能“脱管”。绝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搞假托管、真补课,变本加厉“扩大化”,办成“第三学期”,加重学生负担。也因此,这次《通知》还强调,“不得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就颇有针对性;而一方面,“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自愿参与”,就必须充分尊重教师参与意愿,使其合理取酬,也借此切实打消部分教师“暑假被取消”的担忧顾虑。
鼓励暑期脱管“先行先试”,也不妨从“社区主导+学校参与”做起,以基层街道(社区)为单位,依托教育部门,统筹图书馆、青少年宫、博物馆、科技馆等参加,既整合资源,丰富内容,也吸引志愿者、社会力量踊跃参加。正如这次《通知》所提出:“要合理安排暑期托管服务内容……合理提供一些游戏活动、文体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作业辅导等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要积极拓宽资源渠道,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基地等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吸纳大学生志愿者、社会专业人士等参与学校托管服务。”如何通过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及公共资源配置,这些意见的提出,为当下的探索给出了路径。
无论着眼化解当下教育焦虑,还是从长远激励家庭生育意愿来看,公共托管服务体系的建设,都是当前亟待回应的公共议题。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优化合理收费,做到能办尽办,努力实现全覆盖;不断整合资源力量,提升内容质量,努力把托管服务办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更好服务家庭,服务社会,都事关民生关切。暑期托管背后,是举全社会之力“托”起孩子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