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减作业也要减培训
由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日前正式印发,其中多项针对校外培训热的“重锤”举措,诸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等,可谓“釜底抽薪”。
首先必须明确,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双减”的一体两面。从现实看,公众关注校外减负远胜于前者,原因不言自明:“减负”推行多年,之所以未能给人们带来更多获得感,症结在于校外培训热不仅消解了校内减负成果,更造成教育焦虑和“内卷”。“校内减负校外增”恰如“按下葫芦浮起瓢”,推动“双减”落到实处,必须抓紧校外培训热整治,绝不让“减负”沦为最大的形式主义。
应该看到,校外培训热积弊已非一天两天。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学科培训机构挟资本之势,“线上”“线下”火力全开,大有将家长和孩子悉数“内卷”之势。指望令行禁止、手到病除,恐非现实。比如,大肆培训不能搞,会不会来个化整为零,变着法子让学生往培训老师那儿钻;还有,学科培训不让搞,那么,会不会今天来一个夏令营,明天来一个非学科兴趣班,如此包装,改头换面;再有,线下不搞了,线上则大张旗鼓,换一个马夹又出来了,凡此种种,都不能轻忽。而对违规机构,则必须露头就打,必须以精确监管、最强监管形成常态化治理,推动形成全社会合力。
从另一个角度看,斩断供给,也并不意味着需求就自动消失。校外培训热,既有培训机构兴风作浪、推波助澜,深层次看,也同校内作业质效不佳有关。也因此,这一次《意见》重申“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事实上,相关规定早已是三令五申了,当务之急是要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绝不允许弄虚作假,虚与委蛇。此外,教育部日前也明确,今年秋季开学后确保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解决好放学孩子“照看难”问题,绝不能把孩子推向培训机构。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在课后服务方面,都做了有效探索,当下重点是,要对照《意见》部署要求,从时间、质量、渠道、免费线上服务等,全方位提升服务水平。
总而言之,推动“双减”双管齐下,必须以《意见》所提出的“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来努力实现校内作业的提质增效,真正将“减负”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