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城市 美丽的人民

2021-07-27 08:30:00

杭州无处不是家。

5年前的2016年,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了“高大上”的G20杭州峰会;如今,当台风“烟花”来袭,国博中心又成了全省最大的转移避险安置点,共安置2.4万人——日前,为保证杭州各重大项目建设工地建设者的安全,涉及杭州西站枢纽、杭州萧山机场三期工程以及亚运场馆的数万工人,均获得了妥善安置。其中,萧山国际机场更是首次开放了航站楼作为安置避险场所,1.1万多人被分散安置在机场各个部门场所。

防台防汛的前线是战场,提供保障的后方同样是战场。这些安置点设置了问询处、警务室,24小时热水机、充电插座、共享充电宝等生活设施,免费发放盒饭、食品、毛巾等生活物资和用品,还有看电影、打羽毛球、篮球等娱乐活动,保障了安置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和休闲需求。此外,还有不少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现场服务保障。一系列应急措施、一连套温暖动作、一股股入心暖流,既安抚安置者的情绪,又激发市民的善意,让我们感受到“在一起”的温暖与力量,蕴藏着政府应急机制里的人文关怀、民间公益里的守望相助,它彰显的是一座城市的底蕴与温情。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中国绵延数千年的生活方式,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基础,也在时间的积淀下形成了民族团结一心的“集体人格”。我们要致敬挺身而出的英雄,也致敬每个守望相助的普通人。有这样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感人至深:一位杭州妈妈沈莉莉,她28岁的儿子陈冠全是拱墅区石桥街道的一名社工。临安天目山镇出现了险情,陈冠全凌晨1点赴临安抢险。沈莉莉时刻关注着台风新闻,又不敢打电话给儿子。每隔半个小时就会看一下儿子微信步数,“步数在增加,说明他在运动,在前进,没有事。”就这样一夜无眠。她既为儿子担心,又为儿子骄傲。这些普通人民的奋力担当,是杭州防汛抗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跋涉在山间村道的逆行场景,那些赤脚上阵、徒手清理下水道堵塞的感人背影,那些风里雨里为独居老人、困难群众送餐的年轻人,那些免费为抗台人员快递小哥提供包子的小吃店……全社会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各司其职,团结成为抗台防汛的命运共同体,传递着温暖和希望,凝聚着信心和力量。官方与民间的积极良性互动,也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救灾减灾的效率。

一个城市,人口再多、经济再强,如果拧不成一股绳,都无法称其为“强大”,无法称其为国际化大都市。从这次防台防汛中看到,我们的城市既有责任担当之勇、又有科学防控之智,既有统筹兼顾之谋、又有组织实施之能;我们的人民既有共情、善意、互助的担当,也有默默无闻的奉献。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有一句话:“最要紧的是,我们首先应该善良,其次要诚实,再其次是以后永远不要相互遗忘。”这句话献给我们美丽的城市、美丽的人民。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评论员 郑莉娜 编辑:吴阳杰
杭州宣传网